有一个问题曾经问到营销领域的泰斗菲利普·科特勒:用什么词能精确地描述营销的核心?科特勒回答说:“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是最贴切的定义。
“需求管理”涵盖了识别客户尚未满足的需求、评估需求的规模、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公司进入某一细分市场。接着,企业根据4P策略来运作——选择合适的产品(Product)、定价策略(Price)、销售渠道(Place)以及推广方式(Promotion)。这一系列步骤构成了营销的完整流程。
营销的本质,是帮助企业发掘并管理客户需求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管理的关键在于销售前的准备。要在开始生产和销售前,深刻理解市场需求。营销的工作并没有随着销售的完成而结束。事实上,在信息化时代,用户对产品的看法、评价、甚至口碑,都会直接影响到潜在客户的购买决策。企业必须注重“管理用户心智”(User Mind Management)。
企业若希望长久生存与发展,还必须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确保客户的忠诚度和回购率。这就需要依赖CRM(客户关系管理),它帮助企业维系现有客户,提升客户的长期价值。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营销的核心公式:
营销 = 需求管理 + 用户心智管理 + 客户关系管理
这三项管理分别对应了企业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工作。
在这些方面,品牌资产管理是用户心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品牌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口碑、联想度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
营销不仅仅是“我卖你买、你情我愿”,更复杂的是,市场中还有众多竞争者。企业A能够满足某些客户需求,企业B同样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在营销中就面临一个重要问题:与竞争对手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消费者面临的选择也增加了,他们会在企业A和企业B之间进行对比:两者的产品有何不同?哪个更适合我?
竞争无处不在,市场就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从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商业世界中的“品牌争夺”,市场的竞争规则是一成不变的。当超市的货架上产品琳琅满目时,品牌间的角逐就在悄然展开。
可能是因为你的广告深入人心,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可能是因为你的产品包装设计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打动了他们;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促销员具有亲和力,让消费者难以抗拒……竞争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影响购买决策。
正如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所说:“市场营销的本质,不是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是通过精心策划,包围并击败竞争对手。”
在进行用户管理之前,企业还需要首先做的是:
创造竞争优势。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给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策略:
总成本领先
差异化
聚焦
其中,“聚焦”战略是指企业专注于某一特定细分市场,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提供价值。而“成本领先”本质上也可看作是一种差异化策略。波特的竞争战略实质上强调的是企业的差异化能力。
找到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营销的首要任务。
如果企业过于关注竞争对手,忽视了对用户价值的创新,也可能会迷失方向。曾几何时,诺基亚和柯达凭借强大的市场地位曾击败了竞争对手,但最终,他们被新兴技术和替代品所取代。因为,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来自已有的对手,还可能来自未来的潜在竞争者,甚至是供应链上下游的变化。
营销的核心并非是建立竞争优势后就满足于击败对手,而是持续不断地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维持并强化自己的差异化地位。
营销的完整公式应该是:
营销 = 创造差异化价值 + 用户管理(需求管理、用户心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这和职场上的求职过程有些相似。求职者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明白自己在面临众多求职者中的竞争力。然后,再去了解雇主的需求,在面试中展现自己的优势,争取与雇主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
在爱情中,首先是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魅力和优点,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然后,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喜好,在相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现自己,最终争取建立一段长久、深厚的关系。
当前的市场环境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在面临众多选择时常常感到迷茫。企业需要通过品牌的塑造来管理用户的心智,使其能够在众多品牌中迅速识别并记住自己。
消费者通常只能记住一个品类中的少数几个品牌,企业需要用一个鲜明的标签或者口号,来定义自己的品牌,并在传播中不断强化这一形象。例如,在豪华汽车市场中,宝马代表驾驶乐趣、奔驰代表豪华与品质、奥迪代表科技创新、沃尔沃代表安全;在洗发水领域,海飞丝强调去屑,飘柔突出柔顺,潘婷专注营养,沙宣则以造型修复为卖点……这些便是品牌定位的核心作用。
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营销的本质,揭示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
营销不等于单纯的做活动和打广告
营销不等于做品牌
营销不仅仅是销售渠道和销售员的重要性
我的产品很好,为什么营销不成功?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框架,来评估面试者对营销的理解是否准确。面试者也可以借此来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研究潜在的竞争者与替代者,了解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品牌价值,从而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赢得面试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