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一家拥有超过千名员工的电子塑胶厂内,有着相当数量的临时学生工。尽管他们的时薪仅为9元,每天却需工作12小时,长时间的加班让他们每一天的收入勉强能达到100多元。对刚踏入职场的学生而言,这份第一份工作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些学生并不是自己直接申请到工厂工作的,而是通过老师和中介公司将他们派遣到厂里实习。大多数都是技校的学生,现在的技校教学模式普遍采取这种做法:先到工厂实习几个月,之后才回学校继续学业,最后拿到。也就是说,他们先要“上工”再“上学”,这种做法让人不禁质疑其中是否有某些利益的考量。尤其是当看到时薪只有9元时,这种疑问似乎更加明显。与等大厂的待遇相比,这样的工资差距令人感到。听说在等厂区,如果临时工在用工紧张时,每小时的工资可以高达35元,而在这家小厂,9元的时薪几乎是最低的水平。
大部分新来的临时工都会被分配到打螺丝的岗位,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这项工作的新人来说,刚开始打螺丝时很容易出现失误,比如螺丝打偏、无法拧入,甚至可能将螺丝头弄滑。如果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整件产品报废。幸运的是,这项工作一旦熟悉,基本上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打螺丝的岗位也并非没有问题,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岗位上工作,手臂会逐渐变得肌肉发达,甚至有些女性工人可能会感到不适,尤其是单身女性,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社交生活,甚至对感情产生负面影响。这只是个别情况,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到了下班时间,这家厂区的生产车间宛如一场混战。随着下班铃声一响,员工们就争先恐后地跑向打卡机排队。由于这里的打卡机是老式的指纹识别机,每个人都得用手指按下指纹才能完成打卡。这种机器常常因为指纹识别不准确而无法打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得向班长报告,并到补打卡。而补卡一次需要支付10元,这对于月薪仅为9元/小时的临时工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员工都选择重复打两次指纹,确保能顺利打卡。为了避免排长队,我每次都会在流不线上等个十几分钟,等到人少了再去打卡。这样一来,不仅能省去等待的时间,也避免了与同事们争抢打卡机。
作为一名时薪仅9元的临时工,我不禁觉得工厂应该多安装几个打卡机。毕竟,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元的临时工都能想得到这一点,而那些月薪过万的管理人员,难道就想不到这个问题吗?排队打卡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有效解决。
每当下班时,我总会站在楼梯口,眺望着人群从楼梯上涌下。楼道里挤满了工人,场面让人不禁感叹这庞大的员工数量。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这么多人同时走楼梯,会不会对楼梯的承重造成影响,竟然一切都还安然无恙。
在这种厂里工作,无论做什么,似乎总是在排队。上班要排队打卡,起码要等上15分钟;下班时依然要排队;甚至每天早会也不例外。即使是8:00上班,班长通常要求大家7:40就得到达车间,似乎在公司眼中,员工的时间总是不值一提,反而占用员工的时间和培训,却没有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就算是拿着每小时9元的工资,依然有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