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有句谚语:“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顶峰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二是蜗牛。”
这句话背后,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候,最强大的力量并不是飞翔的雄鹰,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的蜗牛。
正如我们常见的一道经典数学题——蜗牛爬井问题:
一只蜗牛从深达6米的井底开始爬升,每天白天它能爬升3米,到了夜晚又会因为滑落而回退2米。第二天,它继续按照相同的模式,问题是,这只蜗牛到底需要多少天才能爬出这口井?
看似简单的题目,实则揭示了蜗牛不断努力却又屡次遭遇挫折的过程。它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每次跌倒后,它又会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正如蜗牛向金字塔顶端爬行一样,成功的道路往往不平坦,充满了起起落落,但只要坚持,最终能够到达目标。
与雄鹰的翱翔不同,蜗牛需要的是毅力和恒心,或许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经历数个月、数年,但只要到达顶端,它所获得的成就与雄鹰无异。
蜗牛所代表的,是那些没有天赋异禀,却能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达成目标的普通人。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都可能是蜗牛的一员,那么,在培养孩子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像蜗牛一样,坚定不移地一步步前进呢?
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运用WBS工作分解法来帮助我们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规划孩子的学习目标。
1. 什么是WBS工作分解法?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成多个小任务,逐步细化每个任务,直到任务细分到具体的日常工作并进行分配,直到无法再分解为止。
通俗来说,它的过程是:目标→任务→工作→日常活动。
这种方法的精髓在于,将一个宏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逐步实现。
一位著名的运动员就巧妙地将这种分解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2. 马拉松冠军的目标分解法
山田本一是著名的马拉松冠军,他与其他选手不同,更多强调的是“用智慧战胜对手”。在无数次采访中,他都提到比赛中的策略,他并不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终点线,而是将整个赛程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每个目标的完成让他更加轻松。
在他的自传中,山田本一分享了他的独特策略:“每次比赛前,我都会先坐车沿着赛道走一遍,并画下沿途显眼的标志,比如银行、树木等标志性物体。比赛开始后,我就按照这些标志的顺序,以百米的速度向每一个目标冲刺。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了若干个小目标,看起来不再那么遥远,也让我不至于在比赛途中产生疲劳感。”
山田本一的做法与WBS工作分解法的思路不谋而合,将一个庞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控的、具体的小目标,最终使得整个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掌控。
在育儿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一目标上,我们该如何运用WBS分解法呢?
3. WBS工作分解法与“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结合
很多家长看到我家2岁多的双胞胎爱看书,纷纷询问我如何做到的。其实,当他们快一岁时,我才开始正式给他们看书。
那时,家里忙碌的早晨,我要给两个孩子准备好早餐、穿衣、换尿裤,简直忙得不可开交。一天,我随手拿起一本亲戚送来的绘本,竟然意外地安静下来了。那一刻,我意识到,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孩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我于是决定,运用WBS工作分解法来规划“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一目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的习惯不仅能培养专注力,还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并不容易,但只要分解清楚其中的步骤,逐步推进,我们可以让孩子逐渐爱上阅读。
(1)让孩子不撕书
对于幼儿来说,刚开始接触书籍时,他们往往会撕书,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不撕书”。我采取的措施包括:为孩子准备不易损坏的书籍、教孩子如何轻柔翻阅,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补书,唤起他们的同理心。
(2)让孩子安静地看书
2岁时,孩子的专注力极其有限,可能只能安静地看书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专注时间逐渐延长。我的做法是通过逐步提高专注时间,首先从5分钟开始,再逐步增加到15分钟、30分钟。通过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逐步引导他们养成看书的习惯。
(3)让孩子主动要求阅读
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我们通过创造阅读氛围,比如父母以身作则,减少电子设备的干扰,并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给孩子创造与书籍接触的机会。通过奖励机制、丰富的书籍形式,让孩子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现在,我的双胞胎孩子已经能够在白天随时拿起书籍自己看,甚至主动要求我给他们读书。阅读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4. WBS工作分解法的意义
正如山田本一将长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孩子的学习目标同样可以通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来实现。无论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还是其他育儿目标,WBS工作分解法都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化繁为简,让复杂的目标变得可行。
育儿的过程并不容易,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不断的坚持,我们终会像那只蜗牛一样,最终到达属于自己的顶峰。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或许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春天”,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带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