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客户画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需求”。
很多人常常在“需求”和“产品”之间纠结,究竟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需求?两者的关系,往往让人联想到鸡和蛋的问题,似乎难以明确区分哪一个是先有的。
不同的行业从业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一些人认为,需求是先于产品的出现的,产品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这些已经存在的需求。这种观点通常体现为传统的销售思路,也就是通过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销售不仅仅是满足需求,更多的是去创造需求。这种思维方式偏向于营销,即通过不断引导和塑造客户的需求,进而驱动产品的销售。
回到客户画像的构建上,假设你的产品面向的是那些已经存在的需求,那么你在构建客户画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过往的老客户:从以往的成交记录中提取数据,分析客户的特征。
竞品的客户:通过分析竞品的客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潜在用户的需求。
这两个维度可以帮助你从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的复杂度上,识别出高频客户与低频客户。
如果你的产品是属于后一类,也就是通过产品创造需求、并且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那么前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摸索目标客户群,并且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画像的搭建框架可以依照“销售漏斗”模型进行:
行业划分:确定目标行业。在这个阶段,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先不必过于纠结于可行性。
客户体量分层:根据第一步划分的行业,进一步细化客户的体量,按大中小进行分类。每一类下,都要列出至少十家代表性的客户。
决策流程与关键人物:预设目标行业内,相关决策流程及主要决策人或干系人。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可以开始与客户接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一类客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并根据这些痛点调整产品功能的设计。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改进,我们可以逐步明确哪些客户是高频客户,哪些是低频客户,从而优化客户画像,精确锁定目标客户。
客户画像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分析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迭代和调整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市场反馈来优化和调整我们的客户理解,才能真正实现产品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