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直播带货的“工厂直发”背后有多少真相?
记者在调查中惊奇发现,不少直播间利用“工厂直发”的标签,其实背后只是通过精心搭建的场景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仅靠3500元搭建的“生产流水线”就能催生高销售额?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多个直播间,目睹了部分带货主播的直播间是如何将糖果堆、组装动作和看似繁忙的传送带等道具,通过组合构造出一个看似真实的工厂场景。尽管其中许多商品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卖出了令人的销量,然而实际上这背后的布景多半只是简单的图片、视频或是借助技术手段合成的虚拟背景。
技术搭建的“伪工厂”让消费者迷眼
一个名为“工贸商”的直播间利用静态的绿色背景屏幕配合AI合成技术,竟也能呈现出一种工厂流水线作业的假象。当有观众询问是否可以观看真实工厂场景时,主播往往选择避而不谈或转移话题。
在社交平台上,有商家甚至提供“工厂带货场景”的搭建服务,包括传送带展示台和流水线直播等道具,帮助主播们快速搭建起一个逼真的工厂环境。这些传送带大多价格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商家声称可以根据客户商品特性进行个性化定制。
虚拟场景与真实宣传的界限模糊
据行业专家岑林透露,很多直播间所展示的“工厂直发”画面和话语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进而激发购买欲。但背后往往是精心的画面设计、特定的话语模板以及目的明确的交易策略。部分平台的审核相对宽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使用虚假工厂场景成为一种常态。
专家观点:直播带货须明确标识虚拟场景
大学院副教授黄尹旭指出,如果直播间搭建的是虚拟场景,目的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以实现更高销售额,则涉嫌虚假宣传。他还建议,如果直播间使用AI生成或深度合成技术呈现工厂场景等虚拟内容,应该进行明显标识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平台责任:完善信用积分管理以打击虚假宣传
除了直播间的责任外,直播平台也被视为监管的关键一环。平台应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直播间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一旦发现虚假宣传等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平台应建立信用积分管理体系,对违规直播间进行处罚和整改。
法规护航:构建更透明的网络直播环境
根据今年7月1日起生效的《国消费者权益保实施条例》,直播带货必须透明并清晰地标明或说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等信息。如有违规行为,平台、直播间和主播均需承担相应责任。
呼吁:共筑诚信网络直播环境
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郑宁强调,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环境是各方的共同责任。平台应遵循相关法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为消费者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可信的网络直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