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一波降价,众多汽车厂商纷纷调整车型价格。这一轮降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涉及不计成本的降价策略?
据3月1日消息,比亚迪(002594.SZ)旗下多款车型接连上市,引发了龙年车市“价格战”的持续升温。
自3月1日起,感受到了市场压力的车企开始密集降价促销。据红星资本局发稿前的统计,已有9家车企官宣降价或开启限时优惠,最高降幅达到了4.7万元,其他福利最高价值约4万元。
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国内车价可能下降30%。车评人吴佩指出,车厂降价犹如事件中的踩踏状态,大家都争相恐后地追求安全出口,忽略了合理利润和未来发展。只有等这一波恐慌式降价过去后,市场才能恢复常态。经历了这一波降价后,价格体系可能不会回到过去的状态,微利经营将成为常态。
比亚迪在2月推出了8款荣耀版车型,覆盖多个车型和细分市场,平均起售价下降了约2万元,以拉低购车门槛。
除比亚迪外,其他车企也纷纷加入降价促销的行列。
吉利在3月期间推出了春季购车节限时优惠活动,现金优惠高达4.7万元,还有免息和置换补贴等多重福利。
吉利旗下的微型电动车熊猫MINI也推出了龙腾版,以优惠的价格和丰富的购车权益吸引消费者。
上汽大众途昂家族开启了限时优惠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了优惠的购买选择。
飞凡F7也推出了进阶版和长续航版等车型的限时优惠和免费升级舒适包等福利。
长安启源官方宣布了Q05长续航版车型的起售价下调,以及微型电动车长安Lumin的至高优惠。
奇瑞集团、现代、特斯拉等众多车企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优惠和活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的车市竞争将异常激烈。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油车的竞争是导致降价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新能源车企通过降价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市场发展。
专家也指出,单纯依靠降价手段占领市场难以支撑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对外贸易开局良好。自主品牌的车企通过出口海外市场来扩大市场份额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国内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激烈的竞争和变革。各家车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