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数学列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核心步骤概述:
一、准确把握题意,精准辨识已知量和未知量,及其内在联系。
二、设未知数,可直设也可间设,视题目情况而定。
三、构建方程基础,罗列出与方程相关的代数表达式。
四、依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构建出方程。
五、解方程,得出结果。
六、整理答案,完成题目。
从上述步骤可见,小学数学解题中的方程法,实质上是一种将已知数与未知数置于等量关系中,以求解未知数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是列出方程的关键。
常见等量关系罗列
一、行程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
-
(一)相遇问题
-
1. 同时出发(两段):相遇双方的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
-
2. 不同时出发(三段):先走的路程加相遇双方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二)追及问题
-
1. 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快者行驶的路程减去慢者行驶的路程等于相距的路程。
-
2. 同地点不同时出发:快者与慢者所用时间相同,快者行驶的路程等于慢者行驶的路程加额外路程。
二、商品利润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利润等于售价减去进价;销售额等于售价乘以销售量。
-
实际售价、利润率及折扣等关系需根据具体情境设立方程。
三、变化率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增长率、下降率问题)变化后的量等于变化前的量乘以(1±变化率)的n次方。
四、工程问题
基本等量关系: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各队工作效率之和乘以合作时间等于总工作量。
五、不等式问题及提示
注意审题,留意题目中的“至少”、“多于”、“少于”、“不超过”、“不低于”等字眼,这类题目通常需要列不等式(组)解决。
六、方案问题及浓度问题
需结合方程与不等式进行求解,注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及浓度之间的关系。
七、形积变化中的方程
(1)相关公式包括长方体、圆柱体、长方形及圆的面积和体积计算。(2)形积变化中,“等积变形”是常见情况,需根据题目找出体积或周长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