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湾的一处老街,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其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曾经的“制笔之都”和“阀门城”等荣誉,彰显了龙湾在全国的卓越地位。面对新兴经济和市场的挑战,龙湾决定突破自我,进行产业转型,而寺前街的保护与利用,已然成为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关键推手。
自2021年起,经过两年的精心改造,有着800年历史的寺前街在今年的10月1日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放。自那时起至11月初,寺前街接待了超过110万名游客,其相关视频的播放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余次。那么,这条百年老街是如何在变革中焕发新生的呢?
唤醒沉睡的历史角落
寺前街因而得名,因河水而兴。位于龙湾区永中街道的它,全长超过380米。从西到东,它见证了龙湾千年的商业繁荣和永嘉盐场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它的产业逐渐衰落停滞,但其人居环境的改善已经启动。
以保护历史原貌为宗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2021年起启动了寺前街的开发保护工作。这份工作不仅保留了其原有的古朴建筑风格,还赋予了它们新的时代功能,依托传统的滨水商贸格局,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漫步寺前河旁,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依水而建,"梦里江南"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从明清到现代的各种建筑排列两旁,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出浓厚的市井气息和人文情怀,无声地诉说着这条老街的辉煌历史。
文化加持,留住乡愁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寺前街的两旁店铺众多,提供吃喝玩乐购等各式服务。在百余家门店中,既有传统的老品牌和老味道,也有新的产品和新业态。人们在这里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亲历寺前街的历史变迁与繁荣。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寺前街的历史文化背景,龙湾特邀专家学者组成团队,整合其文化元素并以街史馆、八禧馆、方言馆等形式重新呈现给游客。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了解老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为寺前街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旧交融,老街焕发新生
在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寺前街的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老建筑、旧庭院因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引入而焕发新生。
改造后的寺前街以“盐场文化、民俗文化、潮流文化”为基调,打造出多个业态场景和文化体验区。无论是文化创意、特色餐饮还是休闲娱乐、非遗工坊等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夜晚的寺前街更是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充满欢声笑语。据统计,至10月28日,寺前街的营业收入已超过5000万元,相关视频的浏览量也超过了3000万次。未来,寺前街还将举办汉服节、文化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条老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