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升级: 如何有效设计并实施二线员工(如财务、后勤、人事等不直接参与业务工作)的薪酬方案?此问题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二线员工工作繁杂,以完成标准为主,虽不直接产生业绩,但却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工作量化和评估成为一大挑战。
多数企业采取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的模式,但往往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 员工可能认为工资偏低,缺乏动力去承担额外职责。
- 老板则可能觉得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
二线员工的工作特性如下:
- 1. 工作相对一线较为繁杂且不易量化;
- 2. 工作内容常有变动;
- 3. 工作难度和强度的衡量缺乏统一标准,难以价值化;
- 4. 临时性项目多,管理效率低下;
- 等等。
这导致二线岗位员工的考核难度大,常停留在主观评价或简单考勤层面。
针对此问题,关键在于理解人性因素:
- 人是逐利的,若无利益驱动,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 人亦有惰性,若高薪酬无需努力即可获得,则缺乏工作动力。
传统薪酬模式弊端显而易见:缺乏激励作用,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好的薪酬分配方式应实现共赢和激励双效。
即员工工资增长的企业工资费用率下降;员工清楚如何涨工资,并有多种涨薪渠道。
为此,针对二线员工,我建议采用PPV量化产值薪酬模式。
此模式打破传统定编定岗的和付薪方式,完全以实际工作量来决定招人和工资支付,从而推动员工从被动工作转向主动工作。
以某行政人事为例,传统模式下月薪固定且上涨空间小。而现在,可将工资细分为多个P指标:
、培训员工、考勤管理、企业自媒体运营、销售、物料采购等均有明确的薪酬标准。
如此,员工完成本职工作后可获得基本工资,而通过跨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等还可获得额外工资。
某员工实施此模式三个月后,工资提升至9000-10000元,同时为公司输送了人才和,产生了业绩。此举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只有做出结果才有高收入。
对于一线员工,我推荐采用KSF加薪法,这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与企业共赢的模式。
KSF模式不仅分配企业的超价值,还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简言之,员工收入越高,企业越。
薪酬设置应旨在盘活人才、激励员工。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适合管理层及销售人员,它将加薪渠道增至6-8个,让员工通过努力获得加薪。
比如门店店长采用KSF方案后,其薪酬与门店指标挂钩,从而促使他从公司角度去经营门店。
通过上述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想要深入学习激励性KSF、积分式管理模式等相关内容,建议点击以下链接购买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