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言中的双关谐音技巧,通过与产品名称或特点相关联的额外含义,增强词语的语义信息量,同时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巧妙地加入新义,使之相辅相成。
同形谐音双关的应用
① 运用重复。在广告语中,通过重复出现同音同形的词语,能够强化听者或读者的记忆。这种谐音重复可以由一个词语代表产品名称,另一个则表达与产品相关的意义,从而实现双关效果。
如:“得力,让办公更得心应手。”这一例子中,“得力”不仅继承了原有意义,而且融入了产品品牌“得力”,通过反复使用达到双关的效果。
② 巧妙运用别解。谐音双关的别解是指利用同形异义词的特点,通过语音表面的曲解来创造新的含义。广告语言中的这种手法能利用同音同形词的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特点,制造出与产品相关的新义,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 人名谐音双关。对明星或有影响力的人物的名字进行谐音改造,可以创造出音同或音近而意义相异的广告语。
例如:“百年润发”洗发水广告,借助极具号召力的明星周润发的名字,既表达了产品的品牌,又暗指滋润头发的效果。这种手法不仅让观众记住了品牌,还对这个产品产生了好感。
异形谐音双关的实践
异形谐音双关是通过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替换原有固定词语中的字、词来实现的。这种手法在广告语言中能够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① 音同替代。通过替代原有词语中读音相同的异形字,可以达到双关效果。例如:“奥威手表,佩戴即添光彩。”这里利用“一戴添骄”的谐音,暗示手表佩戴后能展现高贵气质。
② 音近运用。利用原固定用语中读音相近的异形字来达到双关效果。如:“汾酒之选,喝必汾”。此广告借鉴《三国演义》的开头语,以“汾”谐音“分”,“喝”谐音“和”,传达出汾酒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酒。
值得注意的是,异形谐音双关的广告语言中也包含了同形谐音双关的元素,如反复、别解和人名等手法的运用。
总体来看,广告语言中广泛使用谐音双关成为了一种趋势。对此应辩证看待:一方面,适度的谐音双关可以增强商品的亲和力并丰富旧词的意义;也要警惕一些广告为追求低俗趣味和猎奇心理而滥用谐音双关,导致汉字的不当使用。在编写谐音广告语言时,应避免歧义和误解,使广告语言既能发挥其优点又能避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