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友的风采别具一格,笑点总能自我创作产出。
最近网友们竟然探索到一处神秘的社交角落——豆瓣的相互表扬小组,这里成为了每日欢乐的源泉。
其实,这个小组并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其本质就是一片和谐之风,每个人都在和和气气地相互给予赞美。
回想前阵子流行一时的互相争执群聊,而这互表赞美小组显然是在其基础上的另辟蹊径。
一、日日正面的表扬鼓舞着每位成员
在豆瓣的这个小组里,无论发言者经历如何,不论说吃了多少瓜子,或是购物时被坑的尴尬,甚至是备的挫折,他们总能收获到一众暖心的表扬。
没有卑微的恭维,也没有刻薄的批判,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让人向往的乐土?这样的幸福感简直令人如痴如醉,急切地渴望着更多的赞美。
而且,小组内的成员们才思横溢,总是能出其不意地给予最贴切的赞美。比如有人遭遇了失业的困境,就有人暖心评论:“春天正是求职佳季,老板定是不愿耽误你的大好前程。”当有人说开学后烦恼连连时,便有人回应:“你已从短暂的开学时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这真是值得赞扬的!”这样的交流何尝不是一场生动的语言艺术教学?
有网友戏谑地称这种交流为“商业互吹”、“花式互捧”,以此维系着他们之间脆弱的友谊。这恰恰印证了那句话:你我之间或许并无缘分,但相互的赞美却能让我们紧密相连。
与互联网上那些充斥着敌意的氛围相比,这里的每一件事都能被正面、积极地解读,没有阴暗,只有阳光普照,满满的正能量。
二、在赞美声中塑造一个更积极的自我
相互表扬小组之所以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正是因为它准确地捕捉到了人们的内心需求:生活或许有些苦涩,但为何不加点糖呢?放下疲惫,让我们笑对生活。
虽然这些赞美可能有些虚幻,或许带有一种人造的幸福感,但即便如此,这些来自虚拟世界的温暖与善意,也能为那些心情低落的人带来一丝慰藉。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相互表扬小组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与赞美,以此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正如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所述,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而在相互表扬小组这面“镜子”前,许多人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闪闪发光。
这种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慰藉也会反哺现实生活,让人们以更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缺陷。
许多网友争相加入这个小组。如今小组成员已突破八万大关。有人甚至表示自从学会了互吹这项新技能后,每天浏览小组帖子既提高了情商又愉悦了心情。简直是打开了生活新篇章。
过度的赞美需要保持一份清醒。因为虚假的外表无法替代真正的才华与能力。
观此相互表扬小组的,我产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成立一个更为活跃的相美交流平台?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