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执行力”?其背后含义究竟如何?
在我看来,“执行力”或许是当前企业及各类管理中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那么,究竟何为“执行力”呢?在各类书籍中,似乎并未见到对其作出权威定义的论述,而大众对执行力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一通俗概念上。也有较为学术化的理解,即“执行并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
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管理人员,他们都会对下属提出各种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明确、是否合理,这些要求最终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每个都会有战略目标,无论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合理,每个目标也都会有其最终的结果。企业和管理人员所面临的共同现实是:结果往往与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或者说“未完成任务”、“未达成目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想法未能实施”,“方案未能执行”。(鉴于此次讨论,我们假定前提是:目标方向是正确的,方案本身是完善的,即战略规划没有问题。)如果有好的规划却未能执行,因此未能达成目标,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于是“执行力”的概念便被提出来了。
虽然“执行力”的提法本身没有问题,但这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往往模糊了很多具体的东西。如果我们反向理解,“执行力”依然只是看到了结果而未找到原因。由专业管理理论人员提出这一概念尚可理解,但若由实际管理人员说出则可能说明他尚未深入理解从目标到结果之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岂能一句“执行力不强”便草率了事!
那么,“执行力”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执行”就是“做”,只是所做的事情的复杂程度不同,所需的能力也不同而已。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执行力”。
一、选人用人与执行力
一是个人执行力,即个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企业或中不同的人来说,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个人执行力包含了问题矛盾分解力、时间规划力、标准设定力、岗位行动力、过程控制力与结果评估力等多种能力,是一种综合力。
二是执行力,即执行并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的成员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并不意味着整个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因为的执行力的构成还包括流程、技能和意愿等多个方面。
如何提升执行力?通过对执行力的构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使其标准化;二是提升员工的整体执行技能水平;三是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具体措施包括:提拔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进行持续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等。
无论是个人还是,执行力都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技能和增强意愿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可以全面提升的执行力。管理体系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需要领导、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不断地审视和调整。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技巧技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