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大促文案_双11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数据

2024-12-0815:45:56创业资讯0

犹记得,2018年天猫双11的交易额情况:

1分钟内销售额超过51亿!

12分14秒销售额突破362亿,超越了2013年全年的交易额!

8小时8分52秒销售额达到1207亿,这一数字已超过2016年全年的总交易额!

仅用15小时49分39秒就突破了1682亿的销售额,这一速度超越了2017年全年的成绩!

在24点整,交易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135亿!

我们不仅惊叹于全国的强大购买力,更惊叹于近年来各大购物节的火爆程度,简直如同神话一般。

而在这其中,最令人佩服的莫过于商家们巧妙且各具特色的促销活动了。

不可否认,双11这一天的营销、运营、文案等都值得人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品牌们的促销活动页面,无论是玩法、形式还是说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多看多观察,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

老贼特地扒了扒2018年双11一些爆款品牌的旗舰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促销文案说法,即学即用。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购物选择、购买决策真的是你自己理性精明决断的结果吗?

未必。这其中往往充满了各种策略和技巧。

价格锚点在电商应用中经久不衰。简单来说,就是你第一眼看到的价格(或你第一次决定使用某个价格购买某样商品时的价格),会对你之后对该商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个价格就是“锚”。

例如,原价999元,现价399元。这种标价方式就是利用了价格锚点,提升了产品本身的价值感知。

如果没有这个锚,只显示现价399元,可能会让人觉得这个产品相对廉价,没有打折的惊喜。

商家常常利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比如通过满减、折扣、赠品等方式来制造一种相对价值,既获得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评估的认可,也更能促使下单购物。

在双11各品牌活动页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利用价格锚点和相对价值的方式进行促销。例如美的的价格对比、戴森卷发棒的“前后夹击”、雅诗兰黛的明星修护组等。

当消费者面对心仪的商品时,商家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计算“划算感”。比如将价格分摊到每天、每次使用等,让消费者感觉更加划算。

商家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制造“损失规避感”。比如强调“随行16件礼”、“罕见的减价力度错过等一年”等,让消费者感觉如果不购买就会失去很多。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是否有好处,也看过去在这件事上是否有过投入。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在电商中的应用。

比如双11的满减券、抵用券等策略,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感觉已经投入了很多,从而更愿意继续购买。

《影响力》一书中提到的社会认同原理也在此处得到体现。人们往往会根据周围人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

在双11的促销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爆款销售”、“热销”等字眼,这些都是为了利用从众心理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双11的每一场促销活动都充满了学问和策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营销、运营、文案等方面的知识。老贼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各取所需,整理分类,让双11的每一分投入都物超所值。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