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概述
新版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对原有的13个一级要素进行了整合与优化,现调整为八个更具有针对性的一级要求。这八大一级要求分别是:目标责任、制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管理和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全面解读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的一种,它运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实现过程和对象的全面覆盖。这代表着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并治理生产隐患,建立预防机制,从而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八个一级要素的详细解释
1. 目标职责 - 企业需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生率和其他相关指标。
2. 制管理 - 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编写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 教育培训 - 企业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
以下是其他五个要素的简单介绍:
4. 现场管理 - 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维修质量和效果。
5.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 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
6. 应急管理 - 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
7. 管理 - 明确报告的程序和责任,及时进行调查和整改。
8. 持续改进 - 企业需定期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领导力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作用
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力作用。从学习标准化规范,到参与具体工作,如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培训演练等,都应积极参与。
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
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通过评审或获得,而是为了切实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上安全管理的时代步伐。
其他创建工作的注意事项
企业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避免畏难情绪。各专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全专业的工作,不仅是安全部门的工作。企业应分清创建责任主体,明确要素主责单位和要素管理员的职责。在创建过程中,企业应主动作为,学习并运用评审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专业管理水平。应实现体系融合,使各种管理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