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小刀
龙舞四方的2024年,上古的图腾早已深植在每个人的血脉中。自古以来,龙从其标志性象征转变为文明的精髓。我们也自称为“龙的传人”,每逢龙年,这份情感中总是充满对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在众多的汉字中,特别挑选出三个龙字组成龘【dá】字,于龙年之际,以此为祝福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我们将迎来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2024年,如同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般。祝愿大家前程朤朤,不仅在事业上,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满光明与希望。
“龙行龘龘”一词,以七个“龙”字形象地描绘了群龙共舞的壮丽画卷,再现了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崇高。而“前程朤朤”则用“月”的重复表达前路光明、未来可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龘”字,据《康熙字典》记载,此字音同“沓(dá)”,源自《玉篇》的楷书字典。其形象描绘了龙飞翔的姿态,寓意昂扬热烈。在春晚的2024年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中,“龘”作为核心主题字,展示了十四亿儿女的奋斗之姿与的繁荣景象。
今年春晚的主标识犹如一枚时代芯片,融合了古老汉字与现代科技,如梦如幻地串联古今,展露出春节联欢晚会的魅力所在。这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延续,也是对于未来科技的高度融入与创新呈现。
当谈及“朤”这个字时,其独有之意,既是在繁杂字海中遇到的惊异,亦是文化的某种重生机会的信号。它的确有着生僻的背景,但由四个“月”组成时却显得格外明亮如圆月般。其读音【lǎng】,与“朗”同音同义,寓意光明与美好。
在当下的网络语言中,“巭孬嫑烎”这四个字则形象地提醒着人们应三思而后行。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巭”代表着功夫深厚,“孬”则是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妥协,“嫑”是北方方言中的“不要”,“烎”则提醒我们保持斗志与活力。
“甗斝匜”这些代表礼器的汉字见证了先民的礼乐传统。它们是先人生活与精神的见证者,今天的人们虽难以在日常中接触,但在博物馆中仍能一窥他们的风华。
回顾过去,“骊骅驵骀”等字描绘了马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古人对马的分类细致入微,如今虽不再如此细分,但这些字背后所蕴含的古活习俗与文化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与思考。
生僻字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文化的遗忘或失落。它们曾经的存在与今日的消失都在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生活的变迁与文化的演变。而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也逐渐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眼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珍视。如因影视作品而广为人知的生僻字如“芈月”、“甄嬛”、“琅琊”,都在网络世界中传播着其独特魅力。这些字的存在虽然有时会带来初次相遇的不识之憾,但它们的存在却也是文化的传承与独到表达的一部分。网友们用创意和想象力赋予了这些生僻字新的生命与意义。
生僻字的存在虽然有时会带来不便,但它们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今天的世界中,它们正在以新的方式与我们相遇并相互影响。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变化与创新的2024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