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从事茶业的友人分享其经历,他因直播销售茶叶遭到了投诉,被告知其售卖的产品被指为“三无”产品,使他倍感委屈。
近几个月来,直播带货风头无两,众多茶企、茶商纷纷尝试通过直播平台销售茶叶。此举既有助于解决茶叶销售难题,又能为品牌做推广,提高大众的认知度。但与此他们也发现了直播卖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产品冒充正品、以次充好等现象。
一、法律对茶叶产品的规定与要求
1.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
...
2.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九条,农产品生产者需遵循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规定,禁止使用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剧毒、高毒农,在蔬菜、瓜果、茶叶等农作物上更是严禁使用。
3. 网络交易平台的安全责任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在《食品安全法》中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若第三方平台违反《食品安全法》,将受到食品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措施。若消费者权益受损,第三方平台还可能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 包装与标示的严格要求
《食品安全法》严格规定了预包装食品的包装标示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净含量、成分、生产者信息等。散装食品的容器和外包装上也需标明相关信息。
5. 保健品与物的区分
茶类保健品中除茶多酚外,其他提取物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且关于其功效和安全剂量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后果
1. 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责任
生产经营被污染的食品的,将受到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产品等措施,并可能面临罚款乃至停业整顿等处罚。
2. 标签瑕疵但未误导消费者的处理
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瑕疵但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误导消费者的,相关责任主体将受到责令改正的措施。
3. 过期或未标注信息的处罚
对于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未标注关键信息的食品,相关责任主体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罚款等处罚。
4. 网络平台购茶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茶叶类食品时,若权益受损,可向入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若第三方平台无法提供有效信息,消费者还可要求平台提供赔偿。
5. 虚假广告的责任
发布虚假食品广告的,将受到《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双重处罚,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暂停销售和罚款等措施。
6. 虚标等级与以次充好的行为
除了承担民事责任外,虚标等级或以次充好的经营者还可能面临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茶叶的“强制性标准”
1. 茶叶卫生标准的感官指标
茶叶需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物质,无异味、异臭、霉变等。
2. 理化指标与农残留限量
对茶叶中的铅、铜等重金属及农残留量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