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2015年从校园走出,加入本省一家国企建筑公司开始,我的职业生涯便开启了一段以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为核心的探索之旅。初涉此领域,初尝现场管理之艰辛的我确实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实习的第一天,领导便带我到现场,没有繁复的任务,主要是强调了一些现场注意事项。随后,我被安排监督一名工人整理模板。在交底工作完成后,领导便离开了,留下我面对工人,我那时确实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逐渐与工人交流,虽然偶尔会搭把手帮忙,但更多的是倾听他们的声音,家常式的对话也让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一天,领导的一番话让我对管理者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领导当时告诉我:“作为管理人员,我们的职责是进行管理,而不是事必躬亲。我们应专注于自己的管理工作,其他非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必插手。这样不仅能使工作更加高效,也能给工人树立一个正确的管理者形象。”自此之后,我更加明确了现场管理的真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另一家同级别的建筑公司继续从事相同的工作。作为经验较为丰富的见习生之一,我见证了其他见习生在现场管理中的表现。对于那些偶尔与工人一起动手的同事,我会提醒他们保持管理者的本色。”管理人员应有管理者的样子,“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一次意外的情况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时,项目总工竟安排我们见习生去拉电缆,那是一种体力上的挑战。尽管我们中许多人来自农村,但那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仍让我们倍感疲惫。这次经历后,许多见习生选择了离开。
在随后的项目部会议上,领导批评了那位总工的安排。经过这次经历,我认为我们的项目管理方式或许与我之前的经验有所不同。我在工作中不仅进行管理,还积极参与工人的劳动,尤其是我熟悉的农活。我甚至在项目现场与工人一起劳作时,比他们还要”脏“。
然而有一天晚上,安全总监的训诫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角色。他指出工人的活应由工人完成,管理人员应专注于管理工作。尽管我们当时继续工作,但他的再次出现并训斥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我们亲自去做。
此后,我明白了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我们不应闲得无事就插手工人的劳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对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论之后我跟随私人老板还是其他企业工作,我都秉承这一理念:完成我的管理工作是我的首要职责。尽管我认为劳动是平等的,脑力劳动同样是劳动的一种形式,但我仍认为管理者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职责。
关于为何管理者不应与工人一起干活的问题,我认为这涉及到管理方法、手段和理念。过多的插手可能导致工人产生依赖心理;长期如此会让工人认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如果其他管理人员看到你在干活而他们有别的事要做时可能会产生误解;这可能扰乱行业秩序并导致恶性竞争。
“学术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作为管理者应把握好度、明晰职责、明确目标与方向。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定位与定位选择、还涉及到社会大环境的良性发展。”这样的认知成为了后职业生涯中始终秉持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