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营销策略方向
一、流量导向策略
流量,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产品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一个互联网产品缺乏流量,那它只能算是“自娱自乐”。在追求流量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用户是谁,他们获取信息的行为如何,以及流量的主要通道是怎样的。
要掌握流量思维,需关注几个核心要素:精准定位目标、锁定产品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以及利用引力波效应来扩大影响。
二、用户中心思维
用户的思考主要围绕两个核心:一是用户是谁,二是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前者有助于提高市场传播的准确性,而后者则能提高运营的效率。
通过深入分析用户的各种行为,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等级分类,并开发相应的用户成长系统以帮助和引导用户顺利跨越新手阶段。在经营过程中,举办多种活动是为了实现多种目的,如促销活动、销售活动等。
三、品牌建设思维
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不再仅仅是体验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初次购买可能看重营销,二次购买则看重产品,而多次购买则看重品牌。无论采用何种营销方式,都是对企业品牌的植入和传播。但要想打造一个强大的品牌,需要做好长期且大规模投入的准备。
营销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从用户看到广告到产生认知、有消费需求、产生购买冲动,再到实际购买,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消费决策过程。而品牌影响力的建设,更需要耐心和时间。
四、创新驱动思维
营销人员普遍喜欢研究并运用成熟的套路,但套路是有生命周期的,其效用会随着时间递减。需要用创意来打破套路,在每个常规思维环节中寻找新的机会,将老元素进行新的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创意只是营销的手段之一,营销还包括其他多种方法和手段。追求有效流量才是最终目的,而创意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五、互动参与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给予用户参与感和深入了解的机会,而非让他们成为局外人或旁观者。
如今,许多影视剧选角时会号召网友投票,拍摄过程中的事务以及后期制作都与网友进行密切互动。这是建立与用户联系的有效手段之一。
六、跨界整合思维
在互联网+的时代,开放和兼容是壮大力量的关键。做营销的人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如果仅局限于自己的单项领域,就难以发现市场中其他领域的互补点。
当前媒体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的呈现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行销的涉及要素需要随之调整和完善,以激发新的活力。
七、效果导向思维
公司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因此营销人员在策划项目时除了考虑品牌曝光外,还必须考虑是否能给销售带来积极影响。这是所有营销目的的最终目标。
以销售为导向的推广是必要的,华而不实的市场活动往往会使品牌陷入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