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常法管理_五常管理法的具体内容

2024-12-1205:33:21经营策略1

五常法管理,源自日本,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此管理法在20世纪90年代经香港浸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何广明博士引进并深化,使其更易为我们所理解与实践,转变成了常、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这套管理方法不仅用于工作环境的管理,更旨在提升品质、生产力、形象和竞争力。

一、常旨在区分有用与无用的物品,减少不必要的物品,以腾出更多空间,让班级环境更加宽敞舒适。具体要求包括:

(1)全面检查班级日常工作,制定判别基准;(2)清除不需要的物品;(3)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存放与分层管理;(4)定期进行物品清理,对长时间不使用的物品进行回仓处理,对破损或无用的物品进行抛弃;(5)环保回收、循环再用,节约使用各类纸张和物品。

二、常整顿强调物品的合理定位、定量,明确标识,以实现整齐、美观、有序的存储。具体做法包括:

(1)根据空间条件,自行设计并合理安排物品的存放位置和命名;(2)将物品排序并摆放整齐,贴上标签,易于目视;(3)决定放置的位置、数量、方式,划定界限,明确标识。

三、常清洁要求清除工作区域内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设备的清洁状态。具体要求包括:

(1)明确划分清洁责任区;(2)对工作区域进行全面清理,特别注意清洁隐蔽的角落;(3)个人应保持卫生仪表、仪容的整洁;(4)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和评价;(5)保持室内外地板、墙壁、设施等的干净和光洁明亮。

四、常规范强调持续、反复地执行前面的三个S活动,形成好习惯,并辅以一定的行动标准。具体做法包括:

(1)认真落实前三常工作,提高视觉管理的透明度;(2)将责任区划分好,落实到责任人、检查、评价;(3)坚持上班审视五常法一分钟,下班前整理五分钟。

五、常自律要求人人依照规定,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工作规范认真、高效的好习惯。具体要求包括:

(1)制定并遵守共同遵守的规则、规定、制度;(2)持之以恒地学习五常法管理,把五常法融入日常工作中;(3)履行个人职责,严格规范落实各自岗位工作职责;(4)遵守形象上岗要求,如按规定着装、讲普通话、用好文明礼貌用语等;(5)今日事今日毕,自己的事自己干。

将这五常法管理融入幼儿园班级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与生存环境。通过贯彻这些精神,培养幼儿重视环境调治和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