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土木工程于千禧之年盛极一时,而在2018年,计算机科学领域亦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顶峰。现今,这些时代的领跑者们已然收获颇丰。那么,下一个风起云涌的领域将何去何从?毫无疑问,人工智能(AI)正成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若今时今的孩子选择投身人工智能的学习,他将来必将成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先驱者。
在高等教育阶段,人工智能专业的学习内容广泛而深入。作为一个新兴且充满活力的学科,该专业在2018年才由正式设立,其跨学科特性使其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尽管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可能会在编程上不及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在电路知识上不及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信息处理上不及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但他们所掌握的全面知识和技能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尽管人工智能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归属于电子信息大类的二级专业,但许多学校将其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一同培养。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及数学的交叉应用最为广泛,而这些学院在相关资源和课程设置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 人工智能:跨学科交融的产物——其研究范畴广泛,现代人工智能基于传统计算机的基础架构和逻辑实现,是计算机科学的一种应用形式。虽然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创新概念引人瞩目,但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人工智能的发展仍主要依托于传统计算机技术,并高度依赖于数学的支持。它还涉及心理学、哲学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与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紧密相连。
- 人工智能本科教育:定位尴尬,就业挑战——本科阶段的学习时间有限,学生需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习压力。由于人工智能偏重于应用层面,但却又无计算机科学那样深入到底层逻辑,这导致其基础学科建设不够扎实。许多公司在时不会将核心岗位交给本科生,甚至一些公司几乎不本科生。相较之下,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人工智能:新兴领域的无限可能——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人工智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和发展机遇。这一专业的门槛颇高,要求学校具备充足的资源和平台来教授人工智能知识。若从现实角度看,非985工程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在某种程度上与“大专”教育有相似之处。许多学校教授的人工智能知识与计算机科学并无明显区别。
人工智能专业适合那些数学基础扎实、逻辑思维强大、渴望锻炼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学子。若想投身这一领域,高考分数的高低将决定学生能否进入211工程以上的高校学习。为了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专业壁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深造,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年薪百万的机遇。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年轻且充满前景的领域,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可能。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未来有望在这条崭新的赛道上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