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冯唐的观点,颇有几分启发性的矛盾在其中。话语“只有穷人才痴迷技术,只有笨人才会先把事做好”乍听之下令人不快,然而其背后却引人深思。
坦率而言,技术在现代社会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技术真的能确保个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立足吗?观察那些以技术为生的工程师,不少人在职场中遭遇了四十岁被裁员的困境,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的一份统计数据。在某大型互联网公司中,超过35岁的员工比例不足八分之一,而在管理岗位上拥有技术背景的更是凤毛麟角。显然,单纯依赖技术取得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
冯唐的经历却是一个特别的例外。从医界到咨询界,再到企业高管和作家、投资人等多元化领域,他每次转变都能成功站稳脚跟。
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的一次飞行途中。他与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相遇,标志着他不再是单纯依赖技术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冯唐加入华润后,他的成功并非仅凭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职场上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更高级的生存法则。
2014年,他选择离开华润,背后的原因或许远不止表面上的古玉破碎那么简单。而宋林后来的事件也证明了冯唐的决策之精准。
冯唐曾言:“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这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技术的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之一。华为、大疆等企业的成功正是对技术执着追求的最好例证。
再如罗永浩的例子,六个亿的债务通过直播需要十年才能还清,而冯唐通过他的商业智慧和策略,仅仅三年就帮助罗永浩偿还了债务。这背后的门道远非简单的“顺从人性”所能解释。
我认为冯唐所提及的“人性”更多地反映了对商业规律的深刻理解。知道何时进退、何时顺势而为、何时急流勇退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商业之道。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冯唐的观点。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技术固然重要,但同时懂得人情世故、处理关系的能力也同样不可或缺。
事实上,正大力倡导创新,从“科技创新”到“自主创新”,无不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与其片面强调“只有穷人才痴迷技术”,不如说“在技术的基础上,还需懂得平衡与多元”。这样的表述或许更符合现实情况。
冯唐的成功固然值得学习,但他的经验不能完全复制。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平衡技术、人情与智慧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本事”。
技术的确是基础,但人情与智慧同样重要。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