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曾言:“人若心存善意,虽福未至,但灾祸已远离。与人为善,即便尚未降临,但恶祸已无法靠近。每日行三善:心存善念,口吐善言,身行善事,必然收获善果。
第一节:心存善念的智慧
孟子所言:“见孩童濒危入井,人们自会萌生同情与保护之心。”此乃人性之善良本能的体现,不受金钱、及私怨的干扰。记述了秦穆公以善得善报的佳话。
秦穆公一次巡察时遗失爱马,竟被野人食之。本欲严惩,然秦穆公却言:“彼等饥饿,故食吾马。”他还深知吃马肉不饮酒伤身,故赐酒予野人。
多年后交战,秦穆公身陷重围,命悬一线之际,当年食马之野人竟率三百勇士冲出重围,救其性命。
人心如树,善念灌溉则结善果,恶念灌溉则得。每日心存一善念,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谁人不为善者?
第二节:口吐善言的力量
昔有国王欲杀一俘虏,而此俘虏却怒骂不止。后有大臣言其诵读:“敬畏之人,无论富乐或困苦皆能施舍且宽恕。”于是国王赦免其。
语言之力量,大到超乎想象。希波克拉底曾言:“医者三宝,一为言辞,二为物,三为手术刀。”面对患者,医者之言胜过物与手术。
言为心声,心念之善恶决定言语之温度。良言一句暖人心,恶语伤人如剑。
莫再为自我开脱而以“无恶意”或“豆腐心”为借口。真正心存善念者,又岂会言语中藏有害意?知人不需言尽、责人无需苛尽、得理不必争尽。慎言慎行,三思而后语。
第三节:身行善事的重要性
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每日常行小善,积累多则成大善;每日行之小恶,不知悔改则终酿大祸。
重庆公交车事件后,各地频发乘客与司机争执甚至抢夺方向盘事件。多因小事如坐过站、交费、停车地点等引起。
曾有报道称因这些行为导致多人与失联。即便有人声称未曾想到后果如此严重,但若不检点日常行为并纠正点滴恶行终会酿成大错。
真正心存善良之人绝不可能因微小之事而去触及安全之大计。
善者天不欺、人恶天不惧。存心向善则福气自然加身。愿人人日日反省己身:“今日有何恶念?言语是否刺耳?行为是否有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至养成日行三善之习惯。
这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幸福更关乎子孙及家庭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