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的盈利真相与挑战探秘
乐琰 著
在零售业中,我们观察到了无人便利店的现象,尽管AmazonGo等无人零售概念风靡一时,但其规模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事实上,无人便利店虽可展现先进科技,但能否实现持续盈利并稳定发展,才是其真正的考验。
现今,一种新型的无人工服务便利店正成为市场的新宠。只需扫码进入透明的玻璃小店,顾客便能自助选购商品并付款离开,全程无需与服务人员接触。这种新型便利店模式正受到广泛关注。
在共享经济的余温中,无人经济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各类无人工厂、无人送货机等创新技术浮出水面。其中,无人便利店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备受瞩目。
经过第一财经记者的实地调研与采访,我们发现无人便利店因门店面积小、节省人工成本等因素,其单店成本仅为普通便利店的十分之一左右。尤其吸引投资者的是其近乎零租金的成本,这让部分投资者看到了快速回本的机会。实体零售业者面临的最大成本——租金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缓解。
无人店与传统店的不同之处
无人便利店虽然听起来简单,即店内没有服务人员,但实际上涉及的技术与运营远比这复杂。以记者亲身体验的上海缤果盒子为例,这家全透明玻璃小店面积仅15~16平方米,为确保商品安全,常态下是锁门的。通过微信身份注册后,记者使用电子进入店内,发现商品种类虽少,但涵盖了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等基本需求。
顾客完成选购后,需将商品放在电子自助收银机上。每件商品都贴有电子价签,自助收银机会自动计算价格并扣款。付款完成后,门口的设备会自动进行安全检测,确认货物与收款一致后店门才会开启。这一系列流程体现了无人便利店的先进技术与严格管理。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多家无人便利店品牌,如EasyGo、24爱购、GOGO、F5未来商店等。还有不少上下游供应商如健康盾等生鲜提货冷柜品牌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在采访了大润发、EasyGo等业者后,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在面积、服务人员、商品种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无人便利店通常面积较小,无需后台仓储,而传统便利店则面积较大,需后台仓储支持。传统便利店提供服务人员协助顾客购物和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人店内没有人工服务人员,但其背后的系统监控和管理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无人便利店的运营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严格的管理体系。
“无人便利店的面积有限制,货品需选择高周转率的品类。经营无人便利店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研发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了其背后的运营逻辑。
无人便利店的兴起为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追求科技与效率的如何实现持续盈利并稳定发展,是每个无人便利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