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研经验分享:新易法独树一帜,位居清华前列
格式塔心理学,源自德文“Gestalt”,即“完形”或“整体”。此心理学派由韦特海默于1912年在德国创立,强调整体性而非部分简单相加。人类的视觉系统具有整合图形的倾向,能够将原本独立的局部信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在产品外观设计领域,格式塔心理学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乎产品的美学设计,更涉及产品的使用体验与用户心理。它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规则,让设计不仅停留在个人品味与爱好的层面,而是通过传递准确信息,引导用户的预期行为,从而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原理
1. 图底关系原理:视觉系统会筛选知觉对象,如同拍照时的对焦,突出某一区域的清晰度,而将其他部分作为背景或陪衬。这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指导,即通过设计元素的处理,引导用户的视线,突出设计重点。
2. 简化原则:视知觉将复杂画面简化,凸显事物本质。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中运用简化原则,让产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设计理念。
3. 完形原则:当人们看到不完整的图形时,内心会自觉地补全,使图形达到完整的状态。这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思路,即通过形、色、质的处理,引导用户产生心理联想,从而延伸到产品的功能属性和情感层面。
4. 异质同构原理:物理事物与人的心理活动在力的形式上具有一致性,从而带给人情感。这要求设计者在产品设计中构建用户心理联想的机制,准确传达设计理念。
二、格式塔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医用制氧机为例,通过图底关系原理,将警示区域设计为蓝色小区域,与其他大面积空白形成对比,突出重要信息,提高用户的安全使用性。再如旅行厨具,通过简化原则,将提手及开关部分设计为深色木制材料,并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使用户第一时间识别主要功能区域,保证操作便捷性。
格式塔完形原则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体现在用户接收到产品的外在形态信息时,内心会主观地进行联想、匹配,从而延伸到产品的内在功能属性及情感层面。如Sinking about Furniture系列设计,打破了传统家具的认知模式,引发用户对家具功能与形式关系的重新思考。
三、总结
格式塔心理学不仅解释了视觉系统如何感知和优化视觉信息,还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设计者在工作中应合理运用格式塔原理,避免盲目堆砌,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与认知需要。
无论是考研经验还是产品设计,都应遵循整体性、简化性、完形性和异质同构性的原则。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指导原则,也是产品设计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