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鼎盛的刘富村(亦称刘坝村)木材市场,繁盛一时,汇聚了三十余家木料商家。凭借其物美价廉、品种齐全的优势,该市场迅速成为洛阳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木料市场,其名声远扬,广为人知。
坐落于关林庙东侧三华里、伊河西岸的刘富村,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商业氛围浓厚。伊河发源于栾川陶湾,其水流在进入刘富地域后变得温顺宁静,为舟船航行、停靠提供了便利条件。司马庄古渡与刘富村木筏码头应运而生,二者相辅相成。
我村的木材商人除了需具备商业头脑和诚信守义外,还需精通水性并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外出采购木料的旅程中,常需携带大量现金交易,为确保安全,常结伴而行。他们的目的地通常是一二百里外的嵩县酒店小山村。此村位于伊河西南岸,山木、竹子及半成品材料堆积如山,是刘富木材市场的主要货源地。
木商们抵达后,会先在当地处安顿下来,并报上本次所购货物清单。本地掌柜们则忙碌于货物的和编排打制工作,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将货物保质保量齐全。他们将所购的木料打制成筏后,进行水运。筏的长度通常在30米至70米之间,约合二十立方米。随后,木商们与掌柜们边吃边聊,共同欢庆交易成功。
虽然放筏并非易事,但水中航行的筏工们却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齐心协力的精神,一路斗、闯险滩。其中,98岁的朱营娃老先生作为曾经的筏工,见证了那段历史,备受尊敬。
我村的木材市场因其产品质优价廉和经营得当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据传,一次孟津县平乐正骨名医郭先生前来购买木料时,因购买量较大,仗义的老板免除了运费并亲自将木料安全送到家中。这一举动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在此基础上,我村又发展出了佛香原料加工作坊和水上运输佛香的店铺。家家户户均有了事情可做。那时的伊河上放筏工、岸上搬运工的声与市场的繁忙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繁荣兴旺的画卷。
随着1956年实行工私合营并取消私有的实行,木材市场经历了合并重组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昔日的繁华景象逐渐消逝退出了市场舞台。如今木材生意转由国营经营但市场的传奇故事依旧在民间流传。
此篇文章内容大致与原段落内容保持一致的同时做了适当重铸和优化,仍然以详尽描述了刘富村木材市场的繁荣和筏工的辛勤劳动为主线展开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