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如《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等。
(1)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存放场地应有防、排水设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置在台座上,顶部采用合适的材料覆盖,防水浸、雨淋。
二、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更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三、钢筋的加工过程应采取防止油渍、泥浆等物污染和防止受损伤的措施。
四、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遵循以下规定:
(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钢筋连接用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的有关规定。
五、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制作和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骨架的焊接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
(2)组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骨架预拱度。
六、现场绑扎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绑丝绑牢,必要时可辅以点焊。
(2)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四)钢筋与模板之间需设置特制垫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要求。垫块应与钢筋进行牢固的绑扎操作,并采取错开布置的方式。所使用的混凝土垫块应具备不低于是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同时需要具备足够的密实性。
(五)在开始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工作之前,必须对垫块的位置、数量以及固定程度进行详细的检查工作。
昨日要点
1.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详细设计与验算。
2. 施工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3. 施工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4. 设计模板、支架和拱架时荷载的组合方式。
5.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变形值及其控制方法。
近三天速记口诀及重点:
4. 微表处理技术的具体工艺流程。
6. 加铺沥青混合料对旧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技巧。
7. 预防旧水泥面层水平及垂直变形的有效措施。
8. 旧水泥面层基底处理的必要步骤。
9.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
一周前要点回顾:
4.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及应用场景。
5. 路堤加筋的材料选择及其目的解释。
6.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的具体施工步骤。
7. 路面裂缝的防治材料及其实施要求。
两周前速览纲要:
1.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3.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强度形成机制。
5. 悬浮-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的具体特性及适用场景。
6.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及与传统结构的差异。
7. 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的区别与选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