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一个故事分享:
在繁忙的工作日结束时,白领文文在马路边等待公交车回家。平时只需3分钟的公交车,今天却迟迟未到,已经过去了20多分钟。
文文陷入了两难境地:打车吧,等待时间已久且费用较高,不划算;不打车吧,公交车迟迟不来,即便来了也可能没有座位,回家后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关于“沉没成本”的问题,想要告诉我们不要纠结于已经付出的成本,而应关注当下。但事实上,这只是部分正确。
文文的初衷是尽快回家,但因突发事件(公交车未到)打破了常规,使她难以抉择。这让她忽略了目的,转而纠结于如何平衡时间和金钱的关系。
文文的选择体现了她的一个缺点——惯性思维。惯性思维也称为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造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情况不变时我们采取熟悉的方法处理问题,而当情况发生变化时,惯性思维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创新。
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鸟笼效应”就是一个体现惯性思维的例子。一个人得到空鸟笼后,往往会购买一只鸟来搭配,而不是丢掉鸟笼。
惯性思维在生活中有时能起到助力作用,但更多时候会限制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思维僵化。如今在职场中,公司往往不愿意35岁以上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年龄问题导致的体力不支,更重要的是年龄带来的思维固化。
职场专家提出了“成功悖论”,即人们容易沉溺于过去的成功经验中,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突破自己。
为了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看清事物本质
某酒店老板为挑选总经理人选,出了一个看似哲学问题实则考察客户意识的考题。只有一位经理胜出,他关注客户需求,以服务客户为中心。
二、专业过硬
罗永浩的直播带货经历告诉我们,专业性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足够专业的基础上打破常规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三、重视市场痛点
农夫山泉的广告创新打破了传统模式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以帮用户解决问题为目的间接宣传了自己这一策略值得我们学习。
四、多个维度看问题
面对职场中的复杂情况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构成一个系统去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总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实现认知升级畅通无阻地前行。
【路路有为】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孤独的。只有踩过坑的人,才会分享经验告诉你: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