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布线系统的七大组成部分
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以及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布线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不仅体现在结构化布线工程的实施上。
二、综合布线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点
作为施工的者,必须头脑清晰,富有责任感。要依据管槽的完工时间和后续布线系统安装及装修封顶的时间要求,制定出穿线进度计划和保证质量的措施。
在穿线前,要进行严格的穿线检查,具体的要求可参考相应的管槽检查标准。严重的管槽质量问题,如规格不符、接口处有毛刺、埋地安装管槽阻塞、积水等,都会严重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埋地管槽在穿线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试穿。
施工前需准备的文档包括:布线系统系统图、布线系统平面图、穿线技术要求和空白穿线报告等。
三、综合布线工程的实施过程
要进行穿线的策划。穿线的关键在于施工者,其需要:
1. 理解布线系统的整体结构,避免穿错路线。
2. 能够明确区分要敷设的各种电缆,避免使用错误的电缆。
3. 熟悉电缆要通过的管路,拥有丰富的穿线经验。
4. 懂得预防典型的影响穿线质量和进度的问题。
5. 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电缆敷设的特殊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思路要清晰,将信息点分组,一组一组地敷设,既不多穿也不漏穿。
每组的信息点数量不应超过20个,否则同时穿放的电缆量导致穿放费力、电缆易受损,也容易发生缠绕、打结的情况,这都会影响进度。电缆的标号要严谨,并记录长度刻度。要用检测仪表逐条电缆检测通断状况。
穿线应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包括管槽检查、钢管加护口、埋地钢管试穿等。要向所有参与穿线的人员讲解布线系统结构、穿线过程、质量要点和电缆保护注意事项。策划分组,选择每组的穿线起点。
在配线箱处,从配线柜算起的余长应考虑到配线柜的尺寸。机柜和理线槽应保持整洁有序。余线应按分组表分组,从线槽出口捋直并绑扎好,绑扎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禁止使用铁丝或硬电源线进行绑扎。50芯电缆的转弯半径应不小于162mm。
垂直电缆通过过线箱转入垂直钢管往下一层走线时,应在过线箱中绑扎悬挂,以避免电缆重量全压在弯角的里侧电缆上,从而影响电缆的传输特性。线槽内布放电缆应平直,无缠绕,长短一致。
电缆的标号应按照设计平面图进行,每个标号对应一条4对电缆,对应的房间和插座位置不能出错。两端的标号位置距末端25厘米处,使用浅色塑料胶带固定,上面用油性笔写标号或贴纸质号签再缠透明胶带。
在配线架端,从末端到配线柜每隔1米的地方,要用标签纸贴在电缆外皮上并用油性笔写标号。4对双绞电缆按3%的比例穿备用线,备用线应放在主干线槽内,每层至少预留1根备用线。
穿线完成后,要对所有的4对芯电缆进行全面的通断测试。
四、保障施工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