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日阴晴不定,骤雨与艳阳交替降临,雨季的来临也意味着昆明的菌季到了。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描绘了西南联大食堂菜的牛肝菌、被称为“菌中之王”的鸡枞菌、人间美味的干巴菌,以及口感并不出众但名字诱人的鸡油菌。品种虽然只有四种,但在上下文中,我们可以推测其中如牛肝菌,很可能是黑牛肝菌,这种菌类目前属于最便宜的野生菌之一。
对比罗养儒在《昆明的菌》一文中所列举的14种野生菌,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质美无毒的鸡枞、青头菌,还是有毒但味道甜美的干巴菌,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从历史记录来看,人们对野生菌的认知是一个缓慢而谨慎的过程,比如鸡枞菌早在数百年前的记录中就被省志所记载,因其安全美味且分布广泛而被人们所熟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野生菌的种类和认知都在不断增加。清道光年间的《昆明县志》录列的菌子品种仅16种,而现代人的记录则远超此数。例如在宜良县的志书中,详细记录了40种不同的野生菌。
尽管近年来有文章试图解释云南人吃野生菌的起源,但这种解释往往基于不实的假设和推测。事实上,野生菌因其低热量高水分的特性,虽然美味,却并不适合充饥。然而在云南,食用野生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食用野生菌的生长环境有其特殊要求。除了腐生型野生菌外,大多数野生菌与植物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使得野生菌的繁殖仍然是一个难题。自然环境如植被、温度等都对野生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在昆明的菜市场和街头,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野生菌摊位。其中,“冒死去吃”见手青成为了一种流行语。见手青是一种条件食用菌,只要合理烹饪、控制食用量、留意个体差异,安全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在享受野蘑菇独特鲜美口感的采摘和售卖也需技巧和知识。上好的干巴菌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和保存,其价格较高但也物有所值。回忆起儿时与表哥捡菌子的经历,金殿后山等地的野生菌资源依然丰富。
作为云南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地,昆明的野生菌市场繁荣且活跃。从乡村到城市,从收购到批发,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对野生菌的热爱和专业知识。无论是提前进入市场的见手青还是后来上市的各类野生菌类,都在诉说着云南人对野生菌的热爱。
结语
昆明的雨季带来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餐桌,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对于当地人还是游客来说,享用一顿由野生菌烹饪的美食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在享受美食的我们也应该珍惜这些自然资源,保护好它们的生长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享受这些美味佳肴带来的快乐。
注:请在享用野生菌的同时注意食品安全,确保煮熟煮透再食用。
后记
在这个雨季里,我们怀念过去捡菌子的日子,也期待未来更多美好的记忆。
昆明木水花市场的灯火依然明亮,新的季节又带来了新的收获。愿每一次的品尝都能成为一次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