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小湖市场_江阴小湖市场还有吗

2024-12-1605:56:52创业资讯0

春日时分,本应是品味江河鲜美的季节,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江鲜的魅力不再,食客的热情仍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伪江鲜”应运而生,价格不菲,似乎满足了食客的“虚荣心”。

卖鱼者精明,品鱼者有时被视为愚者。

六七十年代,长鱼货繁盛如织,渔民常言:“鱼群如雷雨,夕下江面闹。”每当夕阳西下,江面上鱼群成群结队觅食,形成壮观的鱼阵。撒网下去,网内挤满了活蹦乱跳的鱼。

长江刀鱼,身姿引人注目。

江边人家选鱼讲究,活鱼、鳞全、时令鱼为上选。鱼多自然挑选精良,靖江、泰兴、扬中人不仅擅长品味江鲜,更是烧制江鲜的好手。对他们而言,江鲜不是奢侈品,而是餐桌上普通的佳肴。

虽刀鱼肉少刺多,却总被大城市的有钱人追捧。他们视品尝刀鱼为荣,使这种本为常见的江鱼被炒至天价,几乎濒临绝迹。一旦物品被炒作,其价值便倍增,如同冬虫夏草、崖柏等珍贵物品,甚至秘鲁的萝卜也被炒作为神物。

清蒸刀鱼之香四溢。

河豚虽毒却鲜美无比,令人既兴奋又担心。然而食过之后,那回味无穷的鲜美让人难以忘怀。舅母烧河豚的手艺尤为出色,总是先尝一口再端给客人,让人放心品尝。

橘黄河豚是河豚中的佳品。

鲥鱼曾是美味记忆中的佳肴。年少时误将鲥鱼当作锅盖鳊鱼,结果被舅母责备。鲥鱼的鳞片是它的灵魂所在,缺少了鳞片的鲥鱼就失去了它的独特风味。

市场上甚至有以长江三鲜为名售卖的美洲鲥鱼。

时光流转,舅母老去,小白楼已成往事。每逢过江时看到那昔日造船厂的旧址,就想起舅母烧制的江鲜美味。

我自幼随舅母学烧江鲜技艺,自信手艺尚可。早年常有人请我烧制江鲜。那时主人常买回河豚、刀鱼等江鱼食材于家中。秋风起时江蟹、白汁河豚都是不可少的佳肴。

品味白汁河豚之鲜美如品尝至高无上的美味。

物资匮乏时期为他人烧饭既能饱腹又能口福双收。慷慨的东家还会倒贴三两茅台等好酒及以示感谢。

其实那时的刀鱼、江虾等虽非珍稀但味道鲜美。人们追求的是简单填饱肚子的满足感及大口吃肉的畅快淋漓。因此江鲤、江鲢等普通鱼类最受大众欢迎。

清蒸鲥鱼的灵魂在于其完整的鳞片。

那时的小杂鱼价格低廉可大量购买。农家用来喂猪喂鸡增加营养。我常挑选新鲜个大的杂鱼烧制一盆美食与家人分享。

如今步入中年发现长江里的珍稀鱼类越来越少。雨依旧下但已难见鱼儿游弋其中。幸而河豚养殖成功但味道已与野生不同。

我深知野生河豚的鲜美与毒性的共存关系其肉质与生长环境息息相关。而市场上常见的替代品则味道相去甚远。

十年前偶遇一尾罕见橘黄河豚其色斑鲜艳令人难忘。细心处理后烹饪其味美至极令人回味无穷。

现今的市场上所谓的“长江三鲜”真假难辨其真实价格早已超过普通人所能承受的范畴。食客们在炫耀“虚荣”之时其实品尝的是经过无数道手制作的“伪江鲜”。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