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文章开头:以下内容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思考,欢迎各位朋友提出宝贵意见。)
启事:我所服务的公司已成功上市,经历了三年的锁定期,未来将迎来众多业界大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始股的价格定为象征性的1元,如今市值已攀升至七十多元,令人惊叹不已。
我深感资本的魔力与运作的魅力。
科技类企业仍旧是市场的宠儿,科创板的设立正是明证。我曾经思考过,是什么让一个公司从无到有,茁壮成长?背后离不开一位技术精湛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创造出可与外国媲美的产品。前六年或许都在烧钱,但当第七年实现小幅度营收时,金融大鳄与投行纷纷前来考察,A轮融资顺利完成,金额达一亿。随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改制为股份制公司,B轮融资更是达到了十亿级别。在资金充裕的背景下,我们开始筹备上市,因良好的市场前景,最终成功登陆科创板。
所有这一切看似水到渠成,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挑战与付出。然而在丰厚的回报面前,这些付出都显得值得。
如今团队的核心成员已实现财富自由,中层及基层员工也积累了丰厚家底。回望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值得。
与此那些参与A、B轮的投资者们仿佛坐享其成,只需出资便可坐等回报。
这使我想起了学生时代读过的《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对于投资逻辑的阐述非常值得一读。
书中提到的富爸爸的投资策略令我印象深刻。他会选择多个投资项目,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盈利,但他的期望是:只要有一个项目大赚特赚,那么这次投资就不算亏本;如果有两个或更多项目盈利,那么这次投资就堪称成功。
关键在于,一个盈利项目的收益应该能够覆盖其他项目的成本与支出。
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我们公司的投资者们。
他们必然是从数百上千个项目中精挑细选出了最具潜力的几个或十几个项目进行投资。他们或许已做好了大部分项目失败的心理准备,但只要有一两个项目大获成功,就能实现盈利目标。
这便是所谓的资本运作或用钱。
相较于全身心投入实体生意如开公司、饭店、旅馆等,这种方式显得更为稳妥。
那么这种投资策略是否也适用于股市呢?
近期我尝试操作了一些热门股票后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各位指点迷津:
1. 研究市场趋势与潜在热点概念,挑选几只具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少量投入资金等待其爆发。
2. 寻找那些已经出现连续涨停且中途开板的股票。这类股票可能会有资金回流、行情逆转的情况。挑选两三个这样的股票进行短线操作。像涨停敢死队那样操作,成功率相对较高。预计收益达到20%时即可卖出锁定利润。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与感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握手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