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价方式有哪几种_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2024-12-1805:29:36创业资讯0

会计微课堂:深入探讨会计计量

大家好,我是薛文振。欢迎再次来到我们的会计微课堂,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学习之旅。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对会计要素及其与会计确认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现在,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会计计量的相关知识,它是会计核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会计计量,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简单来说,它涉及到在会计核算中如何确定入账金额以及金额的多少。对于这个内容,大家只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会计计量属性涵盖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多种形式。

我的记忆方法是将这些属性进行简化。即,“公历”代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而“可重现”则涵盖了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

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2014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这一准则在会计实操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是做出职业判断的重要依据。毫不夸张地说,它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无论在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还是非营利会计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这一计量属性在会计界具有极高的认可度,是可靠性的重要基础。从概念上讲,它是对会计要素量的记录,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成本作为计量标准,基本不需要涉及职业判断。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历史成本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具有法律条文般的严谨性。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当购置资产或偿还负债时,入账金额应与实际交易金额保持一致。例如,购买资产时所花费的金额应完全反映在资产价值中;而偿还负债时,所偿还的金额也应准确记录在负债金额中。

关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概念,我们沿用财务上的定义。现金指的是后面的货币资金;而现金等价物则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所付出的对价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准确确定原材料、库存商品的初始入账金额。这里的初始是指在不考虑后续资产减值的情况下,确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负债,都应以实际发生的成本,即历史成本进行入账。

历史成本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票据,如专票、普票、机动车统一、成品油等。虽然入账金额与票载金额有时会存在差异,但这是正常现象。

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历史成本的入账问题。红旗公司在2018年初购买一栋办公楼,总计支出520万元(包括实际支付的价款、进项税额、契税、印花税及其他应计入资产成本的支出)。即使在2024年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我们仍需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记录其初始入账金额。

接下来,我们将对历史成本进行详细评价。一是它符合发生原则,即当时花费了多少就记录多少;二是它有据可查,如各种票据作为凭证;三是它满足了会计可靠性的要求。

好了,关于历史成本的讲解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计量属性的相关知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