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销售员卖梳子的故事感悟_卖梳子给和尚的营销方案

2024-12-1806:31:00营销方案1

一经理布置了一项特殊任务,要求应聘者前往推销梳子,卖出至少100把则算面试通过。起初,多数人认为此举荒诞,但仍然按照经理的要求行动。让我们看看这六位应聘者的不同表现:

甲:愤然离场,对任务嗤之以鼻,认为经理出题过于离谱。他选择逃避至酒馆借酒消愁,最终并未完成推销任务。经理的回应中透露出对这种消极态度的无奈。

乙:面对和尚的拒绝,乙没有气馁。他解释了经理的任务背景和自己的处境,提出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和尚慈悲为怀,便买下了一把梳子。

丙:丙来到中,不仅说服了和尚,还提出梳子的更多实用之处。他向和尚指出,的香客往往跋山涉水前来,若提供梳子帮助香客整理仪容,则更能体现对佛的尊敬。和尚认为有理,于是购买了十把梳子。

T(此处原文有误,应为“丁”或“其他应聘者”):T也尝试着向和尚推销梳子。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将梳子作为礼物赠送给香客,这样既能满足香客的需求,又能促进的香火兴旺。和尚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购买了100把梳子。

戊:戊与和尚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他建议将德高望重的和尚的字迹刻在梳子上,制作成“平安梳”、“积善梳”,既弘扬了佛法,又展示了书法艺术。老和尚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购买了大量梳子。

己:己与和尚的对话中,他不仅看到了梳子的实用之处,更看到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寄托。他告诉和尚梳子是信众的必备之物,如果能为梳子开光成为护身符,则能吸引更多香客并为带来更大的名声和善款。大师听后欣然接受,于是购买了一万把梳子。

通过这些不同应聘者的表现,我们是否有所领悟呢?

〔东哥评说〕六位应聘者各具特色,各显神通。除了甲的消极态度外,其余都成功推销了梳子。他们的不同做法代表了销售中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甲是“不切实际派”,缺乏变通和创新能力;乙是“生存驱动派”,虽成功卖出产品但缺乏智慧和技巧;丙和丁是“实用者”,能够把握客户需求但缺乏创新;戊是“创新派”,通过增加附加价值来满足客户需求;己则是“心灵契合派”,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应该思考:客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我们的产品如何满足客户的附加价值需求?如何将产品的闪光点与客户关心的附加价值紧密结合?...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