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对产成品与在产品成本之分配。
大家好,对于产成品与在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我们已在之前的教学视频中进行了部分讲解。在此,我进一步梳理并简述了产成品与在产品间常见的成本分配方式,共有六种。
第一类为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于此类情形,若月末的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且其价值不高时,可以默认为在产品成本为零。本期发生的费用总额即等同于产成品的成本。
第二类则是在产品成本按照年初数据固定计算。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解释,此情形下分配率为零。假设在产品为100单位对应着年度2万块的销售量,而产成品在达到特定数额后其5500件商品对应的成本计算方法便是,将其在本期的费用等效为0.5万单位成本。
第三类则基于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此种情况需要我们明确计算出其分配率,这个数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得:以月初的原材料消耗为基础并叠加本期的材料使用成本,接着再除以其所有已完工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总产量。例如,月初在产品为2万单位原材料成本加上本期投入的40万原材料成本,再除以产成品的5500件加上月初的在产品100件,得出的结果为75作为分配率。
按此分配率,对于在产品的计算便是乘以其产量(100件),而产成品的总成本则是乘以产成品的数量(5500件)再加上其他费用(如10万元),结果为约502,655元。
第四种方法是在产品成本按照定额成本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无需计算分配率。在产品的成本直接等于月末的产品数量乘以每件产品的定额单位成本。而产成品则通过月初的加上本期发生的减去期末的产品成本得出。
第五种则是根据定额比例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这种方法同样需要计算分配率。
适用于当月末在产品数量波动较大的情况。如果存在准确的定额材料成本,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将2万元加上40万再除以五千五百件加上100件来得出75的分配率。按照这个分配率,在产品的成本为75乘以100等于7500元;而产成品的总成本则为75乘以1500件加上其他费用等于四十一万两千五百元。
第六种是约档产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计算出月末在产品的完工进度的情况,特别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它包括了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等不同的计算方式。
这些是具体的计算方法,我建议大家将例子保存下来并配合公式反复练习,以加深理解。这里列出了六种方法,请各位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核算。表格我已为大家准备好了试用范围,可截图保存以便查阅。这份表格能帮助你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再次建议大家多听几遍讲解并记住内容,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今天我们就讲解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关注,下期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