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3年5月24日的微软与诺基亚二次谈判过程中,微软企业高层鲍尔默在外部法律顾问公司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的办公室内意外跌倒在茶几上,致使眉骨轻微碰伤,此次仿佛预兆着即将达成的收购协议绝非易事。
跨越至2015年6月17日,微软旗下设备与服务部门的前任主管、原诺基亚CEO斯蒂芬·埃洛普选择离开了微软公司。埃洛普的离职再次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那起已经尘埃落定的收购案上。自2015年4月25日交易完成,经历了一年多的整合后,微软的72亿美元收购案究竟为自身带来了何种改变?
在这次收购后不久,微软即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行动,并在今年5月逐渐画上句号。这场涉及1.8万名员工的裁员行动使微软支付了高达7.5亿至8亿美元的解雇补偿费用和其他福利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约1.25万人来自与诺基亚的收购案。
纵观整个交易过程,微软获得了包括Lumia、Asha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部门、工业设计团队、设备生产及市场、销售及支持团队、以及全球供应链等资产。虽然在功能手机上微软得到了长达十年的诺基亚品牌使用权,但名义上,收购期间和之后的诺基亚仍然维持独立公司地位,而诺基亚的品牌归属未有变更。
除了这些资产外,微软还从诺基亚获得了长达十年的非排他性专利授权。诺基亚所持有的专利组合中包含8500项设计专利和3万项实用专利及专利申请。在软件服务方面,微软获得了为期四年的Here地图服务互惠授权。
尽管微软在交易过程中吸纳了众多优秀人才,如知名设计总监Marko Ahtisaari以及PureView技术核心工程师Ari Partinen等人先后离开了公司。更令人惋惜的是,前诺基亚CEO埃洛普和前手机部门负责人乔·哈洛等核心团队成员也相继离开。正如Satya Nadella所言,中高层的流失是微软在这次收购中遭受的重大损失。
在处理与诺基亚相关的全球工厂方面,微软已采取措施,部分工厂已关闭,包括北京和东莞的工厂。而海外工厂则多以租赁形式处理。然而从团队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这些收购资源的整合效果并不如预期明显。
如今,Lumia品牌和长达十年的专利授权组合成为了这次收购中最为明显的剩余资源。这些资源能为微软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尚不得而知。Lumia并未因微软的接手而焕发新生机,反而因微软的运营方式导致部分用户选择离开。
从微软近两个财年的策略调整来看,增强生产力是Nadella时代的主要目标。微软正努力将自身的服务与产品覆盖到更多平台。对于诺基亚的传统功能机而言,由于它们在这个时代无法为微软带来更多利益,未来或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根据诺基亚与微软之间的收购协议规定,在2016年之前,诺基亚不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其品牌。尽管诺基亚并未打算直接制造设备,而是选择以授权方式与制造商合作生产新设备。这一策略在Nokia N1上已有所体现。未来我们期待着在“合适的领域”看到更多由诺基亚授权生产的设备。
那么问题来了:微软花费的这72亿美元究竟买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