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出于号牌考量还是环保理念驱动,众多车主在面临二手车置换时遭遇了不小的“困扰”。
在上海市的二手车交易中心,一位车商透露了当前三年车龄二手新能源车的收购价格现状:“过去七折已是常态,如今却骤降至三折。”相较之下,传统燃油车的三年保值率普遍维持在七成左右。令人遗憾的是,近八成的车商对二手新能源车持有偏见和排斥态度。
这一现象的背后,低残值率成为了二手新能源车交易市场冷清的主要推手。不少车商表示,当前市场上,仅有特斯拉等少数品牌的电动车相对保值性较高。出于对售后问题和承担风险的担忧,他们普遍对电动车接单持谨慎态度。由此导致了二手新能源车的“销售困境:既难以售出,也缺乏优质的购买选择”。
面对这一挑战,近几年虽有如特斯拉等车企尝试通过官方二手车平台和“保值回购”方案来提升二手新能源车残值。这些尝试大多未能持续太久,如特斯拉仅在推出后15个月便宣布终止该计划。这无疑凸显了电动汽车保值率问题的复杂性,即使是行业领军者也难以给出明确承诺。
尽管如此,多家车企仍不愿放弃探索提升残值率的途径。威马、几何、北汽新能源、云度等品牌相继推出了多元化的“保值回购”方案。这些措施虽然在表面上为车主们提供了一丝安慰,但在实际操作中,限制条件和金融等问题仍然令其实际受益程度存疑。
行业内的专家指出,车企推行的“保值回购”策略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难以从根本提升二手车保值率。与此随着2018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预计今年年底将迎来首个新能源二手车换购高峰期,预计将有43万辆新能源车涌入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二手新能源车的估价并非仅凭年限和行驶里程就能确定。不同车辆的使用环境和充放电次数差异显著,导致相同年限的二手电动车残值差异巨大。当前市场上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估价大多依赖于车商的经验判断。
要彻底改善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未来,我们期望通过大数据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残值定价体系。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定价体系指导下,结合有效的市场策略以及车企的“回购”、“以旧换新”等举措,我们才能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而言,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们有望逐步解决这些难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车和换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