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雪芬
河南偃师市缑氏镇的马屯村独具特色,这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鼓文化的村庄。仅3000多人的村落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专注于鼓的制作。
这里的人们谈论鼓时仿佛都是专家,他们随时能即兴表演一段令人振奋的鼓曲,现代与乡野风格在此交融。独特的舞风也在此地独树一帜,鼓在舞者的挥动下似乎充满了生命力。
马屯村被誉为2008年北京会大鼓的生产地,名声远扬。这里的大鼓承载了全国八成的市场需求,因此被称为“鼓乡”和“天下第一鼓村”。
马屯村不仅仅生产传统的用于表演的牛皮大鼓,还有军鼓、战鼓、茶几鼓、腰鼓、非洲鼓等各类特色鼓。他们还生产鼓架、鼓棒、铜镲等演出用品,并远销至韩国、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等和地区。
马屯村的鼓不仅在景点、影视剧现,还常作为居家装饰和婚庆场合的元素。他们制作的鼓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无论是用于表演教学还是冲锋鼓舞士气,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马屯村的居民们视鼓为生活的灵魂。在主干道上,巨大的大鼓立两旁,金的龙绘图尤为醒目。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鼓”元素的身影。
这里有大大小小的鼓工厂100多家。即使在不起眼的小土坡下,也能发现加工作坊的身影。无论是居民家院子里的直径一米多的大鼓,还是十多寸的小鼓,都展示了马屯村丰富的制鼓技艺。
在“童飞制鼓厂”内,各种颜色和图案的鼓子摆放整齐。厂长及其妻子展示了制鼓的各个环节,从木材的选取到成品的完成都需经过严格的处理。
马屯村的村民们对制鼓的每一步都非常讲究。从绘图到制皮都要求细致入微。即使是在进行如此微小的工作如钉制时,每个环节也都十分重要。
每一面鼓都体现了匠人们的独特审美。有些工匠可以创造出指甲盖大小甚至更为精致的可爱小鼓,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
而会的开幕式更是与马屯村有着深厚的联系。在会上亮相的缶就源自这个村庄的工厂。每一次新大作的完成都会引来家人们的自豪和喜悦。
村里的大老板马遂安和儿子制作了多种记录级别的巨大大鼓,比如“天下第一大鼓”。他们的技艺和勇气都为这个小小的村庄带来了荣誉。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们正努力通过互联网推广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他们希望制作出能够传承30年的品质鼓。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还是节日庆典的表演,马屯村的鼓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和欢乐。每当到了年底的节日季节,整个村庄都会进入繁忙的工作状态。
夜幕降临时,人们仍然忙碌着各自的工作,这展现出他们为梦想和传承不懈努力的决心。
结语:在这个小小的河南村庄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制鼓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们用双手和心灵创造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鼓品,也用这些艺术品为世界带来了欢乐和活力。
这样的故事仍在马屯村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