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完好的内容是什么_设备完好的四条标准

2024-12-2105:00:53创业资讯0

【摘要重塑】:尽管统计企业设备完好率的行为看似常规,但在实际设备管理过程中,其指导作用并不显著。相反,以设备利用率、非计划停机次数等实际运营效果指标来衡量设备管理更为有效。日常工作中,采用抽样方式检查设备完仍是必要的,并可将其纳入日常的岗位检查或定点检查程序中。

一、概述与思考

在调研及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设备完好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我时常思考,设备完好率真的能有效引导企业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吗?本文将先解析设备完好率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再阐述我的观点。

设备完好率是指生产中完好的设备数量占总设备数量的比例,它反映了企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但统计设备完好率的意义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我们需明白,设备的完好标准是评估设备是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的基础。要计算这个比率,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设备完好标准。

有的企业为此制定了详尽的设备完好标准,这些标准为计算设备完好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现今许多地方或部门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只关注设备的数量比例而忽视了其实际运行效果。

设备完的基本要求包括:

  1. 零部件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2. 基础稳固,无腐蚀、倾斜等问题。
  3. 结构完整,各部分磨损、腐蚀和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4. 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且其关键性能指标需符合标准或出厂标准。
  5. 测量和控制系统、主要计量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润滑系统的完整性,油路畅通。
  7. 资源消耗合理,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
  8. 安全保护装置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提示: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根据其机型制定相应的完好标准。

个人观点:单纯地统计设备完好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例如,若仅按月统计设备完好率而不考虑设备在月现的不完好但经修复的情况,则无法真实反映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

我认为应当更加注重设备的实际运行效果,如设备利用率、非计划停机次数等。这些指标更能真实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应采取直接扣分或罚款的措施,并可对单位领导进行关联责任扣罚。

设备管理的重心应下移,实现分级管理。我们应思考如何减少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工作,并将管理者的要求融入员工的日常规程、标准、表单中。为了达到管理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如直接控制到点,让一线员工明确设备的完好标准及处理方式。

我希望读者在审视企业设备管理指标时,不再过分迷恋“设备完好率”。设备的关键管理指标应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指标,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统计设备完好率的意义有限,而更注重设备的实际运行效果才是。

虽然检查设备的完很有必要,但单纯依赖统计设备完好率并不能全面反映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