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营的业绩评估中,收益是一项极为关键的评估指标,收益的多少直接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此收益包括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它们在计算上有所差异,尤其在经济收益的计算中还需考虑机会成本。
我们通常所说的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收益,它是根据财会规定核算得出的结果,外界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其会计收益情况。
会计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工作方式,以决定本期应记录的费用和收入为依据,来处理相关经济业务。会计收益是按照实现原则来确认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营业收入,通过配比原则确定同一时期内的费用成本,进而将收入与相关费用成本相减,从而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关于会计收益的计算方式如下:
(1) 营业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支出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2)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3)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而经济收益则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与会计收益不同,它是扣除所有投入与分配后,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之间的差额。这可以表达为投入资本的回报减去资本成本,再乘以资本额。
经济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收益 = (投入资本回报率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投入资本额
经济收益在数值上通常小于会计收益。
会计收益主要考虑的是显性会计成本,而经济收益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的一个指标,它考虑的是经济成本,即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收益可被理解为会计收益减去机会成本。当企业投入的资本大于零时,经济收益始终小于会计收益。
会计收益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虽然经济收益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比会计收益更具解释性,但其计算方式在实践操作中较为困难,因为机会成本的获取和接受具有挑战性。相反,会计收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其计算方法简单且易于理解。
由于两者的计算基础和出发点不同,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在计算上存在差异,它们可应用于不同的分析领域。总体而言,经济收益在数值上往往小于会计收益,而会计收益则具有更高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