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更加深入浅出的比喻来阐述我的创业观:创业并非起点便是寻求大牌合作伙伴、打造豪华店面以及进行繁复的路演。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段从一瓢羹水开始的烹饪旅程。
就如同一位厨师,创业之初并非立即购置厨房设备、装饰豪华餐厅,而是从最基础的烹饪开始。先精心制作几道菜,邀请几位亲朋好友试吃,通过他们的反馈来验证菜品的口感和受欢迎程度。
若反响良好,食客逐渐增多,再逐步增加桌椅,扩大服务范围。如此循序渐进,生意越来越红火。随着客流量的增长,或许会考虑聘请助手或厨师来分担工作负担。这便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反观大众对创业的固有印象,受媒体报道影响,许多人误以为创业就是要打造如BAT般的巨型公司,追求ABCD轮融资,以期获得巨额投资才算成功。
这种观念已经不合时宜。若抛开“创业者”的标签,仔细观察身边人的生活奋斗故事,我们会发现创业其实无处不在。
无论是木匠、臭豆腐摊贩、电商卖家还是自媒体人——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了收入,都可以被视为创业。
记得大学时期我遇到的那位卖臭豆腐的阿姨,她虽不懂营销、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却凭借着极佳的产品味道和地理位置的选择,每月稳定过万收入。
还有那些微商从业者,尽管他们学历不高且备受争议,但事实上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正如龚老师所说,“叫座不叫好”有时也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告诉我:创业不必追求华丽与高大上,无需融资甚至无需外界投资。任何能够带来收益的小生意,无论大小,都是创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像那位卖臭豆腐的阿姨一样,即便是微小的生意,也能创造出不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