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学业成绩,常有家长疑虑:“之前孩子成绩尚佳,为何随着时间推移,成绩逐渐下滑?难道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智力会自然减退吗?”其实,孩子的“变笨”并非智力问题,而往往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
哈佛大学经过深入研究指出,孩子的智商与其家庭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家庭成员的某些不良行为也可能导致孩子智商的潜在下降。
一、频繁质疑与打击孩子的潜能
“你的理解力有待提高”,“你的性格过于固执,导致事情总是处理得一团糟”,“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好”。
须知,孩子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有些家长可能出于不想让孩子过于自满的想法,采用“打击教育”的方式。但长期如此的打击和责备会让孩子丧失自信,一旦被他人贴上不如他人的标签,其成绩便容易一落千丈。
二、不规律的作息影响学习效率
为了孩子学业进步,部分家长会额外布置学习任务。这导致孩子晚上作业完成晚,早上又得早起上课,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节省时间而省略早餐,饮食和睡眠都不规律。
这样的结果便是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困。课堂效率低下,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一知半解,成绩自然下滑。
三、对孩子使用与言语
回想起孩提时代,我们都知道犯错后害怕被大人惩罚,特别是父母脾气暴躁的,不问缘由就对孩子进行。
无论是身体上的惩罚还是言语上的,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家长若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在面对家长的训斥时表情木讷,思维高度紧张,甚至停止思考。长期遭受责骂的孩子,其思维会逐渐变得迟钝。
四、忽视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常有家长疑惑:为何同样的学习,孩子们的成绩却天差地别?这关键在于学习方法。
学霸在遇到困难时会转换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有的孩子尽管努力,但方法不当。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家长应给予引导,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的智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下降,而是日积月累的细微变化。当家长发现孩子似乎“变笨”时,应从自身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是否有不当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协助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是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一步。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完成一项作业或读完一章课文。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孩子发现并弥补学习漏洞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后不去弥补。他们应学会在梳理学习内容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重新学习。
例如,每次考试后,可以引导孩子归类错题,总结思路偏差,并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记录下来,以避免在相同的地方再次出错。
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优秀与否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喜欢阅读,却自己在孩子面前做着与阅读相反的事情。只有父母本身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家长觉得孩子似乎“变笨”时,应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