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汽车市场的变迁,每年的“金九银十”依旧是各大车企的销售黄金期。今年的国庆假期,各大品牌共襄盛举,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业绩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尽管销售量在稳步提升,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却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据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1至9月,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已降至4.6%。尤其到了9月份,利润率更是锐减至3.4%,远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4%的平均利润率。简而言之,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盈利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这样的行业现象在近几年其实是有所预料的。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战自2023年以来便未有停息。初步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便有超过三十家车企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豪华品牌也不得不以较大的价格降幅来吸引消费者。这无疑对利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例如,前八个月的价格战已导致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高达1380,其中经销商成为价格战的主要之一。
价格战犹如一把双面刃,虽然它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销量增长并抢占市场份额,但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润。许多车型尽管销量可观,但最终的利润却并不丰厚。在本来就有限的利润空间里,频繁的价格战更是如同挤干了汽车行业的每一滴利润“油水”。
燃油车市场的萎缩也是导致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曾经风头无两的燃油车逐渐失去市场优势。相较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加速、强大性能、高智能水平、宽敞空间以及低用车成本等优势,传统燃油车在各个方面均显得略逊一筹。数据显示,今年9月,燃油车的销量仅为98.6万辆,不及新能源汽车的110.3万辆。
在以燃油车为主导的利润结构下,其销量的下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看似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能够实现盈利的车企却是寥寥无几。如蔚来汽车在2024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就高达103.84。而随着燃油车销售,新能源车又未能实现盈利,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不断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当前的车市发展显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增长速度远超预期,这背后是不断加剧的竞争和持续的降价所带来的结果。这种市场环境已经导致了盈利结构的失衡,新车上市即降价在市场中成为常态,这样的市场环境如何能够维持良好的盈利呢?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超过半数的汽车经销商在出现亏损,平均每家4S店的亏损额达到178万元。超过2000家经销商退出市场或倒闭,平均每天有近十家经销商倒下。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经销商主要服务于燃油车企业,受到市场持续低迷、融资环境恶化以及车市进入调整期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品牌的持续降价策略,主机厂和经销商的日子愈发难过。
结语
总体而言,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市场环境来看,价格战短期内难以平息。如何在保持销量和口碑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车企必须面对的课题。与其不断地在价格上做文章以提升竞争力,不如从产品本身出发,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这才是未来汽车市场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