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型理论的核心,极简理念的体现。
构建收益共享的商业模式关键在于明确收入的分配机制。"利益分配对象"是盈利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设定一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来实现利益共享。收入分配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固定、分成、剩余收益或这些方式的组合。在确定收入分配方式时,需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效率监督原则、风险共担原则和贡献固定原则。
原则解析:
(1)风险共担原则。当交易方提供的资源具有关键性并且需承担经营风险时,适合采用分成或剩余收益分配方式。如在初期的石油开采中,资源国保留资源所有权,而油田开发商提供投资和作业服务,采用产量分成模式。这意味着油田开发商在回收成本后,能按一定比例从石油销售中获利,但其收益受国际油价市场波动影响。
(2)贡献固定原则。若交易方提供的资源对价值创造的贡献是固定的,则适合采用固定收益方式。反之,若资源对产出的贡献是变动的,则更适合采用分成或剩余收益分享方式。比如,在某石油开发案例中,因油价持续上涨,资源国调整了开发模式和收益分配规则,由产量分成转向服务模式,以固定报酬为基础计算服务费用。
(3)效率监督原则。当交易方行为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行为过程难以有效衡量和监督时,宜采用分成或剩余的分配方式。比如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分配模式中,公司采取固定收益,司机则拿剩余收益的模式,因为出租车司机的行为过程较难有效监督,而公司的牌照、车辆等资源贡献是固定的。
在当前商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寻求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他们不再仅仅追求,而是更加注重与员工、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共享。例如,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开始采用与委托方企业收益分成的模式;企业采取事业合伙人式虚拟股权方式让人员参与收入分配。
实际上,在现实商业操作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来确定采用何种收入分配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固定分、剩余收等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如设置保底加提成的方式,且提成比例亦可随情况调整。如在影视作品中,知名导演和演员若愿意承担票房风险,可参与票房分成;而在便利店7-11的加盟模式中,公司与社区店采用收益分成模式,共同承担风险并分享收益增长。
通过灵活运用极简的商业模式理论,结合风险共担、贡献固定和效率监督等原则,企业能够更好地构建与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