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我国沿海地区的贝壳类海鲜,如辽宁、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大多采用围海养殖的方式,呈现出半野生的状态。这些海鲜品种丰富,其中进入上海市场的就有近五十种。
其中,花蛤、蛏子、蛤蜊等常见品种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尤为突出,占据了贝壳类海鲜总销量的三分之二。据江杨市场经销商估计,这三类海鲜的销量在所有贝壳类海鲜中独占鳌头。
每年的6月至10月是贝壳类海鲜的销售旺季。由于今年的影响,部分养殖户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加之运输限制,导致上市高峰期推迟了一个月,直到7月中旬才大量上市。
近期,记者走访了本市的多家菜市场和生鲜超市,发现今年贝壳类海鲜的价格已降至年内最低,与去年持平。例如,在某生鲜超市,花蛤的零售价为9.9元一斤;文蛤每斤25至35只的售价为19.9元;大竹蛏30至40克大小的零售价为15.8元/个;而蛏子每斤40至50只的售价为23.8元一斤。
在菜市场上,贝壳类海鲜的零售价格与生鲜超市相差无几。例如,在旅顺路附近的菜场,花蛤售价为10元一斤,蛏子售价为25元一斤,文蛤售价为22元一斤,而10头的鲍鱼仅售6元一只。
一位菜市场水产摊主表示,当前最受欢迎的是花蛤,其销量颇高。主要原因是价格亲民。事实上,各种贝壳类海鲜的美味程度难以明确区分,销量和消费热度主要受供应量大和价格低廉的影响。
根据上海水产行业协会的水产专家分析,随着5月后东海、黄海、渤海等地区进入禁捕期,市场供应的传统海鲜如黄鱼、带鱼、鲳鱼、梭子蟹等大多转为冻品或人工养殖。与此进口海鲜如象拔蚌、大龙虾、帝王蟹、面包蟹等价格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此时上市的半野生贝壳类海鲜价格亲民,深受普通工薪阶层的喜爱,因此销量大增,消费热潮在情理之中。
总体而言,无论是传统海鲜还是进口海鲜,市场都在不断变化。而贝壳类海鲜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亲民的价格,始终占据着市场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