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精益生产管理_生产计划与排产

2024-12-2206:27:52经营策略0

生产排程是指将生产任务合理分配至生产资源的过程。在综合考虑生产能力和设备的前提下,针对既定的物料数量,我们安排各生产任务的顺序,优化设备选择,以减少等待时间,平衡各机器和工人的生产负荷。如此一来,我们能够优化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缩短生产周期。

▲ 排产的六大核心要素如下:

① 销售订单需求:此为所有排产活动的根本。在编制生产排程时,准确无误的销售订单信息是首要条件。我们的原材料订购考虑了一定周期,因此我们通常要求每月的正式订单为一个时间节点,另外两个月预测计划则是对未来的提前规划。

②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到位是生产的前提条件,避免因缺乏原材料而影响生产进度。这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制定精确的购买和到料计划。

③ 库存管理:精益生产注重库存的合理性,既要控制成本又要提高效率。库存既要满足客户需求,又要避免过剩和呆滞,这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存的合理控制。

④ 设备与模具的维护:设备模具是生产的工具,其完直接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和高产出的实现。确保其良好状态是排产的重要一环。

⑤ 人力资源配置:人是生产活动的核心。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配置需要恰当且合理。要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能创造价值。我们的“安全、质量、成本”目标,正是依靠这样的团队去实现的。

⑥ 产品工艺的正确性:工艺路线的准确性、作业指导书的规范性以及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排产的重要条件。这需要设计合理、图纸准确、标准清晰以及参数稳定。

在生产计划排程中,既有如最短交货期算法、最短工序算法等相对简单的算法,也有如网络、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禁忌搜索法等复杂的算法。

接下来,我们将对四种简单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资料显示,在生产计划排程中并不存在一个全局最优的排程规则。算法的复杂性并不直接决定排程结果的优劣。以下四种简单算法在计算复杂性上有所差异。

(1)最短工期算法

(2)按交货期先后排程

(3)按照工期和交货期之间的距离排程法

(4)基于CR值(critical ratio,即重要比率)的排程法

下表列举了一个具体实例,通过评估作业逾期天数来比较这四种算法的排程结果。

对于正排和倒排的选择问题,正排通常指的是尽可能紧前安排生产任务,而倒排则是尽可能紧后安排。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正排能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资源,但可能导致因提前完成生产任务而形成不必要的库存;而倒排则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最小化库存,但可能导致设备或人员的闲置。

在考虑是否采用APS系统来解决企业生产计划排程问题时,通常面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设备能力不足的挑战。在增加库存和浪费产能之间做出取舍时,企业需要权衡各种因素。通常来说,在一般性行业中,正排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总结来说,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排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程算法和策略。虽然算法的复杂性不一定决定结果的优劣,但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是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