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已讲解了通过定义来计算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方式,那么,还有无其他方式可用来求得相对原子质量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方法出发点相似。
众所周知,相对原子质量的衡量基准是以碳-12原子的十二分之一质量作为单位一。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恰好为十二。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需了解一个事实: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的质量相较于原子核而言微乎其微,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作为标准的碳原子,其原子核内既包含了六个质子又包含了六个中子。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无几,因此整个碳原子的质量在质子和中子之间得到了均衡分配。每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大约等同于一的单位,这就意味着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一,因此相对原子质量可近似地视作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这种基于简单加法等式的计算方式为处理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一个具有一百一十四荷数的原子为例,其相对原子质量为二百八十九,我们如何求得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
依据基本原理,对于任何原子而言,其荷数等同于质子数也等同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当荷数为一百一十四时,质子数和电子数自然也是一百一十四。
通过上述所学的近似法则——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我们可以轻松地推算出中子数。具体来说,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即二百八十九减去一百一十四等于一百七十五。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就是一百七十五减去一百一十四,结果为六十一。
如此一来,我们便又掌握了一种求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在已知质子数、外电子数、荷数其中任一与中子数的情况下,通过将二者相加,我们便可得到该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您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