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价值投资之理:ROE高低并非唯一增长指标
时常听到一些价值投资者的观点,他们认为一家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低则未来增长潜力受限,而ROE高则意味着未来的净利润增速有保障。这种观点看似合情合理,但深入剖析却藏有诸多误解。要明白其中的奥秘,请允许我先展示一个实际案例。
假定有两个公司A和B,均从同样的起点出发——初始净资产均为100。其中公司A的初始ROE为16%,但每年递减1%,至第六年降至10%;而公司B的初始ROE仅为4%,但每年递增1%,第六年增长至10%。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两家公司均不进行分红,将所有利润用于再生产。
聪明的投资者或许会认为,高初始ROE的公司A其年化净利润增速定会高于低初始ROE的公司B。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从数据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公司A的ROE起初较高,但其净利润的年化增速却低于公司B。公司A的净利润从初始的16亿增长至21.36亿,六年总增长率为33.5%,年化增长率仅为4.94%。相反,公司B的净利润从初始的4亿飙升至14.58亿,六年总增长高达264.5%,年化增长率高达24.06%。
显然,通过这一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公司A的增长速度并不如表面上的ROE指标所显示的那样乐观。这引出了投资者可能犯的两个主要认知错误。
ROE是过去业绩的反映,而非未来增长的预测。 ROE的定义是公司在会计年度中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例。它代表了公司过去的经营成果,而非决定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因。以公司A为例,其经营模式和某些近年来表现不佳的银行颇为相似。如民生银行的ROE从2015年的高峰一路下滑,但其净利润的年化增速也并不理想。
ROE的高低与净利润增速并无直接关系,而ROE的变化趋势与净利润增速相关。 通过数学推导我们可以明白,净利润增速并非仅由ROE的绝对值决定,而是与ROE的变化趋势有关。一家公司若能保持ROE的稳步提升,其净利润增速往往较为可观;反之,若ROE持续下滑,其增长前景则较为黯淡。
为了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推导。假设一家公司初始净资产为A1,净资产收益率为R1,第一年的净利润为P1。若第二年不进行分红,净资产收益率为R2,那么第二年的净利润P2如何计算?
通过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净利润增速与ROE之间的关系式。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第二年的ROE(R2)相对于第一年(R1)有所增长时,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将会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某些公司ROE的变化趋势与其净利润增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最后我们要明确的是,真正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通常属于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持续提升ROE的公司,另一种则是能够将ROE稳定地维持在高位的公司。这两种公司均具备强大的经营能力和稳定的盈利能力。
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公司的增长潜力时,不应仅凭ROE高低做判断。而应全面考虑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环境、竞争态势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