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国内文创圈的繁荣可谓达到了新的高度。
自春节至端午节,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以及端午节的《洛神水赋》等节目,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截止至六月,依托唐宫夜宴系列IP和国风文化的热潮,唐宫文创已开发出八个系列的上百种产品。其中,唐宫文创口罩销量尤为突出,销售量超过两百万只。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三星堆的文创雪糕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文化元素与雪糕的结合,打破了人们对博物馆和文物考古的固有印象,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并推动了全国各大景区的文创雪糕打卡热潮。
回顾过去的六七年,文创产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与2015年之前国内对于文创概念的模糊相比,如今的文创产业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众多创意产品。
2015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包括文具、日用品和家居用品在内的26种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以馆藏彩绘女陶俑和胡人俑为灵感的系列产品,更是好评如潮。同年为庆祝建院90周年所举办的特展,更是推出了50余种以《清明上河图》等传世名作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
故宫文创的成功出圈,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一充满创造力的产业赛道。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我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从251.15增长至744.20。预计到2023年,我国文创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在这期间,文创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预示着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期。
在今年的夏天,三星堆引领的“文创雪糕热”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从三星堆文创雪糕到黄鹤楼、莫高窟等地的文创雪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的特色在于各种景区都与雪糕这一大众消费品结合,形成了一种“万物皆可雪糕”的趋势。
“万物皆可雪糕”的背后也了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文创雪糕的火爆背后是当前文创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故事化的重要性
文化故事是文创产品不可或缺的“灵魂IP”。故事必须与景区的文化内核相契合,能够延伸景区的文化属性。游客在体验景区时,通过购买具有文化归属感的文创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这些文创产品还能将旅游的乐趣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分享。
一个没有文化故事的文创产品很难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如果只是单纯满足功能需求,我们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每个文创产品背后都应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吸引人们的注意。
二、内外兼修的策略
文创商品的孵化是一种价值赋能的过程。随着旅游环境的变化,IP产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市场、产业和投资的重构中,IP与旅游的结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在过去的物质匮乏时期,人们谈论旅游多是传统的观光型;而随着物质丰富和经济发展,大家开始追求深度体验游。旅游环境中的供给必须与游客的需求相匹配。代表旅游文化气息与精神魅力的IP成为了最有力的载体。
开发设计文创商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事务,还需围绕“有趣”、“有用”、“有文化内涵”展开创意。聚焦不同消费的需求点,无论是刚需、痛点还是高频需求,都要开发出识别度高、形象鲜明、有正向价值观的时尚设计表达。
设计开发的产品使用场景越丰富,越能触动人心,形成爆品。关注度自然上升,转化率就会提高,品牌价值得以叠加,从而塑造出的“网红”“打卡地”旅游品牌。
无论是从文化故事的角度还是内外兼修的策略来看,文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并塑造其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