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缠论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线段的界定并非单纯地考虑“力量感”这一概念,而是依据明确的定义和规则来界定线段的生成与终结。线段的生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对比关系,这便是所谓的“力度”的间接体现。对线段划分的理解,有助于交易者间接分析市场的力量变化情况。要准确划分线段,需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1. 基本定义:线段由至少三笔构成,这三笔之间必须存在重叠部分。线段的方向由第一笔决定,随后的笔触必须与初始方向保持一致,直至出现相反方向的笔触了该线段。
2. 特征序列的运用:在确定线段终结时,会运用到特征序列的概念。对于上升线段,特征序列为下降笔触;对于下降线段,则为上升笔触。特征序列的顶底分型用于判断线段的终结。
3. 与确认机制:第一种情况是一笔直接前一线段的端点,但随后的笔触未创出新高(上升线段)或新低(下降线段),此时需观察是否有特征序列的分型形成。第二种情况是一笔前一线段后,随后的笔触创出新高或新低,然后再一笔未能创出新高或新低,形成了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时原有的线段宣告结束。
4. 包含关系的处理:在形成特征序列时,需处理笔触间的包含关系,即将相邻的两笔合并为一笔,直至形成有效的分型。
5. 力度观察的间接性:虽然线段划分不直接涉及力度概念,但通过观察线段内部笔触的长度、斜率、成交量等指标,可以间接感知市场力量的变化。例如,快速而有力的笔触可能揭示市场对某一方向的强烈动力。
6. 走势类型的结合分析:线段的划分服务于更高级别的走势分析,线段间的连接形成走势类型,从而分析中枢和趋势的力度变化。
7. 实践与深入理解:理论学习后,通过大量图表的实际操作,理解不同市场环境下线段的生成与变化,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力度动态。
虽然线段划分本身不直接涉及力度考量,但通过线段的形成、结束以及它们在不同级别走势中的排列组合,交易者可以间接分析市场力量的转换情况,为后续的走势预测和操作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