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全流程_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五个阶段

2024-12-2306:20:23经营策略2

产品开发阶段列表

一、立项阶段

前期由市场部开展市场调研,接着业务团队与客户沟通确定开发意向。然后进行ID设计产品外观,通过与客户的沟通确认后,将意向书交给研发部门。在收到意向书后,研发或业务相关人员评估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包括成本预估和开发周期等,并下达开发任务书给研发团队。

二、设计阶段(结构设计)

1. ID评审:评估外观3D图与CMF图的拆件合理性、模具制作可行性、产线安装便利性以及表面处理和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2. 结构重建:基于ID评审结果,重新进行结构设计,便于后续的更改。建模时需考虑产品出模角度,并在完成后与ID确认,然后进行产品拆件和内部PCBA元件布局设计。

3. 结构评审:公司一般采取多种评审方式,包括自我评审、部门领导评审以及多部门联合评审,以确保从不同角度全面评审产品。

评审点包括:产品壁厚合理性、加强筋厚度、螺丝柱底孔与外径尺寸、产品装配设计、防呆设计、间隙合适性、产品干涉与模具强度等。

三、手板阶段

目的:检验产品结构与功能。

制作方式:3D打印、CNC加工、硅胶覆膜等。

所需资料:手板清单和3D图(一般为STP格式)。

此阶段旨在通过手板来验证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和功能性的实现。

四、开模阶段

在结构设计并经手板验证无误后,即可进入开模阶段。建议不要仅打一次手板即开模,而应在手板问题优化后再进行开模,并再次验证手板。

开模流程:填写开模申请单,制作开模清单,模厂报价与确定开模(模具报价通常会多家比对)。此阶段涉及模厂选择、开模申请及模具制造的多个环节。

五、试模阶段

意义:检验模具存在的问题。

重点检查内容:零件结构问题、零件尺寸问题、零件外观问题、零件互配问题及零件颜色问题等。

此阶段旨在通过试模来发现并解决模具存在的问题。

六、第一次试产(EVT)

产前会议:确认所有物料、工装治具和SOP的准备情况。

职责与会议:跟进试产问题,提出临时解决方案,总结试产问题,并试产总结会议探讨问题及改善措施。

七至八、第二次及第三次试产(DVT & PVT)

流程与会议:与第一次试产类似,但需额外关注前几次试产问题的关闭情况及新出现的问题。每次试产后需总结会议,探讨问题及改善措施。

后续准备:试产3次后若没有问题,即可转入量产阶段,涉及物料承认书签样、可靠性测试、BOM表制作等准备工作。

九、量产准备阶段

在产品经过多次试产后,若确认无问题,即可进入量产准备阶段。此阶段需完成各类物料的承认书签样,进行可靠性测试,整理BOM表,制作产品规格书,与客户签样样机,以及完成各项认证工作。

总体而言,从立项到量产的每一个阶段都需严谨进行,确保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